作文审题立意.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36450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文审题立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审题立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审题立意.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满分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训练目标】一、学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与方法。二、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准确审题立意,提高写作水平。【导入学习】审题与立意是考场写作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于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主旨的理解和对作文文体、字数、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考生在作文中所持的观点、看法等。审题决定着高考作文的成败。考生在动笔之前应深入思考并反复推敲高考作文题,读透题干,明确要求,确立观点,然后作文。从全国各阅卷现场反馈的作文评阅信息来看,有不少考生在审题这个关键步骤上“栽跟头”,作文得分不甚理想。在准确审题之后,动笔写作之

2、前,考生还要着手解决立意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基本上不再设置审题障碍,而把立意放在考查的重要位置,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做到立意准确和明确;第二个层次是较高要求,要求考生做到立意深刻和新颖。【自主学习】审清题目的显性与隐性要求面对高考作文,认真审题是非常关键的,考生一定要看清作文题目中的显性要求,认真揣摩隐性要求,并将其明朗化。显性要求,包括常规要求(标题、文体、字数等)、情境、角色指令、对象指令等;隐性要求,包括内容指令、思维指令、隐性体式指令等。(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

3、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显性要求常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情境将触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写成文章,并想象把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角色指令:“我”是出生于2000年的“世纪宝宝”,是与新世纪的中国同行、成长,与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青年一代。对象指令:2035年18岁的青年一代。隐性要求内容指令“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强化代际身份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表明要将个人和时代、国家结合起来写,

5、不能写成只与个人相关的流水账式的记叙文,或写成主要展示中国成果的议论文。思维指令“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想”,要求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补充素材,不能只是简单地扩写材料;“思考”,即让素材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凸显写作中心,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隐性体式指令无论何种体式,都要有读者意识,在题目或正文中要有关于2035年18岁青年的内容,注意在现在的自己和2035年的18岁青年之间进行角色转换,不能自说自话。有些作文题中有对文体和标题的要求,比如2018年北京卷的第24题,其第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且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第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且要求“

6、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这些既是要求.也是易失分点。又如“以我眼中的高三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其中“以为副标题”,就是显性要求,一些考生若没有注意到这类细节,就会影响得分。【合作学习】精准立意的七种方法方法一:提炼关键字,聚焦组合近两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的“二元思维”弱化,顺向思维凸显。对这类作文题,考生首先要提炼关键词并对其做精确有效的定性分析;其次是聚焦组合,注意多材料组合中材料之间的逻辑性与思辨性。比如2018年高考语文中国梦的追梦、圆梦角度立意,从影响世界、弘扬中国精神出发去组织有关材料;

7、可以就某一方面如救灾、网络发展、扶贫等去谈认识,可以写中国面对“汶川大地震”那样的巨大灾难时,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可以从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出发,讲述新时代中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可以写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美好现实和发展前景。这里所说的求同存异法,实际上是针对有多则材料的作文题所运用的审题方法。多则材料,不管是理论材料,还是事实材料,考生都应先将各则材料进行对照分析,弄清材料间的关系,辩证立意。同一关系几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

8、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对立关系几则材料的话题相同,但观点相反。对于这些材料,首先,考生要提炼材料的共同话题。其次,要比较各材料间的不同点。最后,要综合所有材料,从辩证的角度,提炼出富含思辨色彩的论点。行文时,考生要注重辩证分析,素材的选择最好做到正反兼顾。递进关系几则材料的话题相同,但观点存在递进关系。立意时,考生的思考重心应落在最后一则材料上,但也要兼顾前面几则材料的观点。互补关系几则材料的观点既不相同,也不相对或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考生可以选择一则材料进行立意,但要想立意深刻,则需要将各材料的观点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线性关

9、系几则材料讲述共同的话题,各则材料之间存在时间或事理上的逻辑关系。这类试题的审题关键是厘清材料间的逻辑关系。综合型多则材料的观点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审题立意时,考生需要逐则分析材料的观点,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合理组合,然后确定立意。【即练即悟】(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1)材料解读:分开来看,三则材料呈时间上的线性关

10、系,分别说明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第一则材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口号,此阶段的时代主旋律是坚持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从而让国家和人民快速摆脱贫穷走向富足;第二则材料是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功时的标题,此阶段的时代主旋律是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也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第三则材料是2017年雄安新区的标语,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期间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让全体人民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有长征精神,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

11、任和使命。由此看来,这三则材料谱写了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并延伸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2)确定立意。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材料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沿着这40年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也可以对未来做出思考,还可以就青年人在坚持改革开放的今天对自己的人生与责任担当作出思考。比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焦点,要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共圆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带着使命再出发;不忘初心,不畏挑战,奋勇向前;和谐发展方能编织五彩的中国梦;等等。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方法。写材料作文时,考生如果能准确地

12、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将其作为作文的主旨,会使所写的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具体操作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概括中心(明确材料写了哪些人和事、有怎样的结果);提炼道理(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确定观点句(从明确的道理中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立意的依据)。【即练即悟】(2018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审题指导】材料以“现象观点罗列”的形式,围绕“语言”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考生要整体把握材料,寻找写作角度

13、。前两段罗列“语言”现象;第1段,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引发考生的想象,“处处”强调了“语言”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第2段,从语言的基本功能出发,阐述了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声到无声、艺术到科技等方面,展示了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现象可看成“由头”,真正的思维着力点在第3段材料。在这段材料中,命题人罗列了三种观点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是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即从生活、生命、文明的角度,结合前面的“语言”现象,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四:由果溯因,挖掘本源所谓由果溯因法就是倒吃甘蔗、沿波讨源,抓住事件的结果,根据命题人

14、的思路,对材料做出合理的逻辑推理与价值判断,得到造成结果的根本原因,从而探求材料的出发点,逼近命题人的立意;或者把材料所说明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考生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根据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推导出造成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即练即悟】(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

15、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这就告诉考生需要由果溯因地去立意。沃德的观点是“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原因是“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由此可立意“全面、综合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得到故事结果的过程是“力排众议”,由此可立意“跳出惯性思维的桎梏”“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等。寓言、童话以及其他类型的寄寓性材料,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隐喻性,即借用虚构的故事等讲述道理,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即因看

16、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对于同一个事物,人们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即寓言在于讽喻、劝诫、启迪,并寄寓深刻的道理。考生需要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等联想,挖掘其真正的内涵,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即练即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蜜蜂停在向日葵花上,忙碌地采集着花粉;另一只蜜蜂在花朵外自言自语:“有时候,我真想能有机会慢下来闻闻花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理解这则材料的关键是要对两只蜜蜂进行比较:一只蜜蜂埋头采集花粉,另一只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