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36279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湖师院鱼类生理学.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绪论1.鱼类生理学定义:是研究鱼类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属于动物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渔业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环境生物学、渔业资源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2、鱼类生理学的任务:就是要阐明鱼类的各种机能现象,研究这些机能的活动规律、机能与结构的相互关系、机能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以及这些机能在体内是如何协调,各种机能如何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这个整体如何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3、鱼类生理学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指对动物的生命现象如实反映和记录,实验指的是人为地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来考察生命现象的变化,以探求因果关系,认识生命现象的内在活动规律。4、慢性动物

2、实验:就是以完整的动物为对象,通过一定的手术方法进行处理,在保持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生活条件,较长时间内观察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优点:保持了各器官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在整体中的生理作用及地位。缺点: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得出某一器官的详细作用机制。5、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优点:有利于排除各种无关因素,控制外界变化因素,使实验条件易于控制,易于深入阐明所研究对象的生理功能。缺点:因器官或组织已离开了动物整体,所处环境与在体内有很大差异,这种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它们在整体中的实际情况。在体实验指在动物麻醉状态下,对动物施行

3、手术,暴露所要观察和记录生理活动的变化,也称活体解剖实验。离体实验是指从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出某种细胞,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6、 鱼类生理学研究水平:整体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7、鱼类生理学在生产中的应用: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食用的大量需要,就必须通过人工繁殖进行规模化的苗种生产,以满足养殖需要。这一需求大大促进了鱼类生殖生理学的研究发展。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急需开发适口的饲料,势必导致对消化、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以便获得适口的全营养的配合饲料。鱼类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对鱼类的行为规律、鱼类的感觉和鱼类生态行

4、为等方面,都需深入研究,以便根据鱼类的特点增加鱼类资源,提高渔获产量。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脂质双分子层2.跨膜转运可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顺着电化学梯度方向的跨膜转运称为被动转运。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送到高浓度一侧,即逆浓度梯度方向的耗能跨膜转运过程称为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单纯扩散:脂溶性的物质或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动方式,这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易化扩散:指一些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小的物质,由于本身无法直接穿越细胞膜,必须借助于膜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从膜的高浓度

5、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移的方式。3.钠-钾泵:又简称钠泵,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膜蛋白,它能分解ATP直接获得能量,逆着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4.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细胞内高K+水平是许多代谢反应必备的条件;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可以完成许多生理功能;为继发性主动运输提供能量;维持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是Na+-Ca2+交换的动力,故对维持细胞内Ca+的浓度稳定也有重要作用。5. 跨膜信号转导:只能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或起受体样作用的蛋白质,结合后再通过细胞内一系列以蛋白构象和功能变化为基

6、础的级联反应,产生生物学效应。6. 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对内外环境的迅速改变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7. 兴奋:机体的组织、器官受刺激后,活动由弱变强、由静止到活动的过程。8. 兴奋性高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9. 阈强度:能使组织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10. 阈刺激:相对应的刺激称为阈刺激。11. 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阈强度越小,说明该组织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强度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越低。12.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13.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发生兴奋时,其静息电位发生一个短

7、暂的逆转过程,称为动作电位。14. 神经冲动:就是指一个个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或峰电位。15.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细胞内的K+外流产生的跨膜平衡电位。16.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外Na+内流造成。17. 兴奋-收缩耦联:在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Ca2+)三、神经系统及感觉功能1、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2、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发挥功能调节主要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3、 周围神经系统:

8、由神经干和神经节组成,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4、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5、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特点。6、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7、 板鳃类和硬骨鱼类都形成十对脑神经。四、血液1、 细胞内液:即存在于细胞内部的液体,占体重的4045,是细胞内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2、 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部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3、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4、

9、内环境稳态: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变动的相对恒定状态即称为内环境自稳态,简称内环境稳态。5、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不仅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养料和运走代谢废物,而且还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保证了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6、 血液的功能:运载与联系、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和保护、营养。7、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8、 运动活泼的鱼类红细胞比容一般比较大,而运动迟缓的鱼类红细胞比容较小。9、 血清和血浆最主要的区别: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加抗凝剂),而血清中没有。10、 鱼类主要造血部位是脾脏和肾脏。11、 一般来说,进化越高等的动物,红细胞越小,数量越

10、多,且血细胞越高度分化,这是因为红细胞体积的缩小会带来表面积的增加,起到提高呼吸机能的作用。12、 红细胞的机能: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有些鱼类的红细胞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有与吞噬细胞类似的吞噬功能,因此红细胞还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3、 红细胞运输气体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14、 血红蛋白由1分子珠蛋白和4分子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其特性是在高氧分压时与氧结合,在低氧分压时与氧解离。15、 鱼类免疫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胸腺、肾脏、脾脏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6、 水温、盐度、氨氮、重金属离子、致病菌、饲养密度等各因素发生变化,都可

11、能对鱼类所处的生存状态产生压力,产生环境胁迫(应激)。17、 鱼类对胁迫的适应性反应:第一阶段为机体神经被分泌活动的变化(警告期);第二阶段是由激素变化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免疫反应的变化(抵抗期);第三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生理基础上,鱼类的行为出现变化,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甚至发生死亡(疲惫期)。六、呼吸与鳃1、 O2和CO2都是以物理溶解的状态和化学结合的状态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量与其分压与溶解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2、 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的O2和CO2所占比例极少,而以化学结合状态存在的O2和CO2所占比例极大。3、 溶解的氧气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

12、蛋白。4、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血液中的O2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形式运输。O2与Hb的结合和解离是可逆反应,能迅速结合,也能迅速解离,主要取决于氧气分压的大小。5、 氧离曲线:血红蛋白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6、 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液pH、二氧化碳分压、温度及有机磷酸盐等。二氧化碳分压与pH的影响:在同一氧分压下,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pH降低,则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使氧饱和度下降,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释放氧气。温度的影响:温度增高可促进氧的解离,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下降,氧离曲线右移;反之,温度降低提高了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氧饱和度增加

13、,氧离曲线左移,其坡度变得较为陡峭。7、 波尔效应: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随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pH下降而降低的现象称为波尔效应。8、 氧气与Hb结合可促使二氧化碳释放,这一现象称为何(海)尔登效应七、消化与吸收1、 鱼类的消化腺主要有胃腺、胰腺、肝脏和肠腺等。1、 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可以被动物体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2、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3、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持续的收缩或紧张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张力的刺激较为敏感。4、 胃液的成分:胃液由无机物和有

14、机物组成,除水外,无机物包括盐酸及Na+、K+、HCO3等离子,有机物包括黏蛋白、消化酶和糖蛋白。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且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条件;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分解;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可以杀灭随食物进入胃的微生物;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能够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和胰泌素的释放;在小肠,盐酸提供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内因子的主要生理作用: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在小肠内不被水解酶破坏,并促进其吸收。粘液:有效的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此外,粘液还具有润浸食物、使食物易于输

15、送及保护消化道免受食物机械损伤的作用。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产生shi、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此外胃蛋白酶还有凝乳的作用。6、 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且功能众多的腺体器官,它除参与体内代谢、排泄、解毒和免疫等过程外,还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吸收。7、 鱼类胆汁成分:水、无机盐、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脂肪酸、卵磷脂。8、胆汁的作用:胆汁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胆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可以增强脂肪酶的活性;乳化脂肪,减小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变成微滴,增加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可加速脂肪的分解;胆汁可以中和胃酸,为胰脂肪酶提供适宜的pH;胆汁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胆汁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9、为什么说小肠是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部分蛋白质、糖和脂肪的消化产物等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小肠之所以成为动物主要的吸收部位,与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关:小肠较长,且有巨大的吸收表面积:环形褶皱、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小肠绒毛中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绒毛的上皮细胞上具有许多与吸收有关的转运蛋白;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以及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适宜吸收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