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梁彩梅).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362755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梁彩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议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梁彩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议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梁彩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梁彩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一道中考数学压轴题(梁彩梅).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 一道 数 学 中 考 压 轴 题南宁市北湖北路学校 梁彩梅DCAFEy=kxy=ax+cYXOBLM 2013年南宁市数学中考压轴题题目如下:如图,抛物线y=ax2+c(a0)经过C(2,0)、D(0,-1)两点,并与直线y=kx交与A、B两点。直线l过点E(0,-2)且平行于x轴,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求证OA=AM;(3) 探究当k=0时,直线y=kx 与x轴重合,求此时的值;试说明无论k取何值,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下面对题目解法和考查的知识点谈谈一些看法。一、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是常规问题,课

2、本例题习题都有出现,利于考生心里的稳定,树立解题的信心。考查了初中数学重要的待定系数法,计算中所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比较简单,符合课标要求“降低计算难度”。二、对第二个问题的看法“(2)求证OA=AM”,虽然结论常规,但解法却不是教材和课标要求的通法,要考虑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或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度再用勾股定理,用我们数学的术语就是“解析几何法”,此法初中数学并没有作为重要方法介绍,但它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作为选拔性的题目呈现也在情理之中。解法分析:设A(x,kx),则有kx=x2-1 (1) AM=kx+2 (2) OA= (3)上述三个式子体现了符号意识,考查学生用符

3、号进行运算和推理的目的,同时利用几何图形来研究代数问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课标中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的进行运算”、“符号意识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一般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如何把三个式子进行变形得到AM=AO,却是一个技巧性较强的过程。 如果用常规的代人法,把(1)代人(2)、(3)AM=-x2-1+2= x2+1 ,AO=AO式子所进行的运算用到完全平方公式和配方法,字母的运算和式子的多次变形,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平时要作大量的训练才能准确。 解题的另一个思路:由于(3)式涉及算术平方根,可以先求A

4、M2和AO2再比较,AM2=4+4kx+k2x2, AO2=x2+k2x2, (1)式化为4kx=x2-4, 代入(2)、(3)得:AM2=4+4kx+k2x2=4+x2-4+k2x2 =x2+k2x2 =AO2 。 两种思路的重点成了繁杂的计算。另外,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应呈现一题多解的情况,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本小问只有用“解析几何法” ,无法用初中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一点缺憾。 三、对第三个问题的看法 “(3)当k=0时,直线y=kx 与x轴重合,求此时的值”。这时变成图形位置的特殊情形,所求表达式虽然复杂,但只要能正确画出图形,AM、BN的值很容易计算出来。体现探

5、究问题“从特殊到一般”数学思想,很好考查学生数学素养,课标中指出“当有一天学生离开数学题后,他还能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处理在非数学领域遇到的问题”,命题人员很好的运用了课标核心思想。解法分析:(3)当k=0时,A、B都在x轴上,AM=BN=2,=1,也可用第二问的结论AM=AO=2,BN=BO=2。如果考生想到用(2)的结论来解决,“探究的值是一个常数”解题思路就明确了,反过来又体现了特殊性中隐含的一般性。 解法分析:(3) 把转化为=,但接下来的运算又是一个难题,要用y=kx代人得,这时要考虑到、x是方程kx= x2-1的两个根,利用才能进行化简,=,计算又是一道难关,先计算()=(x+x)-2xx+2,这里完全脱离了课标和教材,远离初中的内容而重在计算的技巧,本人觉得不妥,令初中老师的教学导向产生模糊。 总之, 这道南宁市2013年数学中考压轴题,综合考查了初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运动变化思想、整体代人思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符号意识。明显不足是:解题策略单一;不符合课标“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二次根号下仅限于数”、“选学内容不作为考查”。希望中考题能为我们一线的初中教师良好的导向,为高中输送既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又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本文2013年12月发表于中学数学研究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