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36156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出版物流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2.1国际出版物流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以及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使得当前国际出版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比较完备的物流体系由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出版物流起步早,发展时间长,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物流体系。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出版物流通体系,其显著特征是:产业集中度较高,几个大型发行集团可以主导出版物市场;物流配送功能强大,设施先进,辐射面广,可跨地区为出版和流通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就物流的区域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

2、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这种规模的扩大将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随着国家贸易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2多形式的物流市场结构各种经营类型和业态的共存与充分发展是现代物流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发达国家,随着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以及物流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广义的区域物流与企业物流通过上、下游的延伸与拓展

3、,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一趋势促使物流企业模式即物流产业经营类型与业态向着多样化和细分化发展。根据对全球前50名专业物流公司经营模式的分析,我们可将国外物流产业经营类型与业态粗略归结为以下三类:一是由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二是由零售业、批发商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三是由大型制造企业物流部门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随着出版物流业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市场份额的控制壁垒将随之产生并不断强化,在优胜劣汰中保留下来的物流企业将控制行业的部分市场份额,并形成稳定的业务渠道,新加入的企业则必须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出版物流业态多元化的发展。3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系统国外出版物流运输体系

4、的显著特点是运输方式多、技术水平高、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网周转量大,货物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要多次转运和广泛地实行联运。这使得五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内河及海上运输均有不同的服务特点和服务领域,各种运输方式间衔接转换顺畅,效率高,为出版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保障。4物流联盟发展迅速物流联盟是伴随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国际出版业物流联盟就是在这种情况产生的。物流联盟是以提供有效的作业系统,把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为目的,围绕着物流的特定服务在生产企业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物流企业多功能化和物流企业向全球发展。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

5、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益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物流企业而言,战略合作伙伴既可以选择其他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国际分销公司等,也可以选择信息系统公司、制造商、设备租赁商等。通过结盟,使企业得以在未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扩大业务范围,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5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化水平高美国首创以电子资料交换、网络及其他信息系统来从事运输活动的技术。网络无限这一概念的意义正由美国出版业给出

6、崭新含义。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带给出版商、批发商、零售书店无数的可能性和无限的空间。美国的出版商和批发商都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蜕变过程,资金投入上大出血本。若干年来,英格拉姆公司和贝克与泰勒公司这些大型批发商都作了多次的管理软件版本升级,并先后进行过系统大规模更新。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信息技术的领先带来了市场的领先和发展的奇迹1。美国的电子商务网上购书,可以提供完整的电子资料交换(EDI)功能,报告及管理客户的现有系统整合、并可在不同系统间灵活交换资料;提供以Internet为基础的售后处理系统,从退货、维修、到换货,以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建立客户的满意度;提供虚拟商店,让客户进行B2C(公司对客户

7、)交易等。由于信息化、网络化程高,市场信息反应灵敏,所以销售网络布局合理,覆盖面广,营销方式多样,出版物可全方位、多批次进入市场。6科技进步延伸了整体物流的供应链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对制造业和经销商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的出版物流发展,已由局限于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演化延伸到附加价值链上。整个供应链由原本的内部经营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结合供货商、经销商和消费客户为一体。供应链在空间距离上越来越长,时间上越来越短。因此,物流需求开始向有丰富的资源和专长,能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大型物流服务商集中。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

8、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与不断优化将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内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将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种风险共担的战略同盟关系,而不仅仅是现阶段的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或服务关系。7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自我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受到挑战。欧洲物流因此出现了企业物流走向社会化物流的趋势。第三方物流业者最常提供的服务中,仓储在欧洲及美国都十分重要。然而欧洲的企业在运输的整合、运输工具

9、的管理、退货、运输工具的选择及附加值服务上较为稳健。美国的企业较为依赖物流服务提供者的物流信息系统,并着重于费率协议及重新分类、包装的服务。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并且在物流产业中逐渐占居主导地位。第三方物流就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就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国际上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大都是传统的“类物流”业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如仓储业、运输业、空运、海运、货运代理和企业内的物流部等,他们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取得成功。2.2中国与国际出版物流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

10、版物流由原来简单的储运向配送转变,书业企业开始了物流中心和基地的建设和整合,现代物流理论得到重视,信息化技术得以应用,出版物流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条件,但是,由于出版业总体发展形势的影响,出版物流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1图书产业集中度较低,限制了出版物流的发展市场集中度是表示某个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什么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常用绝对集中度、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H.I指数来衡量。绝对集中度指标的测定相对容易,能较好反映产业内生产集中的状况。 依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截至2000年底,全年出书定价总金额为4300985万元,按当年各出

11、版社所出图书的定价总金额排序,排在前10位的出版社见表21。表21 2000年我国图书出版社出书定价总金额前10位排序序号出版社定价总金额(万元)1高等教育出版社898542辽宁人民出版社556683中国地图出版社496604山东教育出版社461505人民教育出版社432916重庆出版社410517江苏教育出版社389298云南人民出版社388719科学出版社3843810山西人民出版社3741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出版年鉴2001年卷计算所得。由表21的数据可计算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为CR45.61,CR89.38,CR1011.14%。作为对比,来看一下领导世界出版产业潮流的美国图

12、书出版产业的绝对市场集中度指标。表22 美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绝对市场集中度计 算 依 据CR4CR7以1999年美国图书销售码详预算计算4159以1998年美国出版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计算64.375.4资料来源:根据韦启福美国出版业概况分析及市场准入(载中国出版2000年第6期)有关数据计算所得。根据表22的数据,按照贝恩(J.S.Bain)的市场分类标准,美国图书出版产业属于集寡占型市场,尽管市场上企业数较多,但少数几家大型出版企业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几个大型发行集团可以主导出版物市场,由于规模大,物流配送功能强大,设施先进,辐射面广,可跨地区为出版和流通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相对而言,我国

13、图书出版社规模较小,不存在较大规模的领导型企业,虽然国有书店系统的总销售额占全行业总销售额的76%,但如果去掉教材教辅,就一般出版物而言,市场份额并不占绝对优势,国有书店的主导作用也不十分明显,从而限制了出版物流的发展。2出版物流基础薄弱,运输能力低, 结构布局不合理中国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虽然在数量和网络上有一定的规模,但其质量和功能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基础薄弱、布局不合理、仓储设施单一、管理粗放,结构分散、技术含量低。据1997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的国有仓库中,60年代前建的占37%、70年代的占28%、80年代的占34%。我国的工商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思想,形成“处处办物流

14、”、“行行办物流”、“层层办物流”的局面。而且由于行业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阻碍了全社会统一、标准、开放仓储设施的形成,导致目前大型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比较缺乏,企业自办仓库、自营物流的现象还非常严重。仓储作业大部分还停留在人拉肩扛的原始水平上;一些起重装卸设备早已超期服役。目前,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设施还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基础设施普遍面临陈旧老化、设备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造成了单位劳动生产率过低。虽然近几年来,国有发行企业在批销中心和物流配送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

15、但基本上是为本区域服务的,全国并没有形成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利用、互联互通体系,资源浪费较大。销售网点布局不尽合理。虽然国有发行企业目前已拥有一万平方米以上的书城十几座、五千平方米以上的二十多座、二千平方米以上的近二百座,但其布局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带,城市社区和县以下发行网点则相当薄弱。在全国71824个发行网点中,国有发行网点只有23449个,仅占33%,由此可见国有发行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并不强。3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含量低,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EDI、ERP、GPS等围绕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的技术应用并未普及。具体到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物流统计制度,具体详细的统计数字尚无法得到,但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我国物流发展进行的摸底统计报告,我国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物流运作的信息化程度低,只有40%左右的物流服务供给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尚有很多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运作一无所知,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运作效率的提升。另外,电子报关、一票到底的电子化信息手段尚未在工商管理机构中广泛应用。特别是作为出版物流企业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