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359076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相遇问题求路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2、学生口答列

2、式:704=280(米)。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1、想想,说说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2、填填,议议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

3、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

4、路,概括两种方法。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综合列式解答704+604=280+240=520(米)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1304=520(米)综合列式解答(70+60)4=1304=520(米)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揭示课题。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

5、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1、基本练习。用两种方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2、变式练习。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认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样?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3、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加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对话实录如下:张教授:

6、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样啊?张教授:大概每小时行70千米吧!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分组合作,进行探究。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从对话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根据刚才捕捉的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

7、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汇报提出的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是不是一定都是这样?有没有别的情况?4、全课总结。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获得什么本领?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刚才大家出的问题,都有一定价值。有些问题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了,有些问题还需要续学习,深入研究,将来去解决。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