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355911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窦娥冤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窦娥冤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窦娥冤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窦娥冤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娥冤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窦娥冤关汉卿【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2正确理解和评价窦娥对天地的否定与期望的冲突,鉴赏浪漫主义手法。3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学问,品尝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今日我们就来鉴赏品尝元代闻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请同学们观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提示:这副对联明确地告知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

2、呈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日,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呈现当时社会冲突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二、知人论世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他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戏剧大师。比莎士比亚早267年,比易卜生早500年。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都流传很广。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

3、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殊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受和抗拒斗争,人物性格显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产生了很大影响。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三、杂剧学问 折、楔子和本。杂剧剧本的体例非常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颂,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

4、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两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角色行当。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依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

5、之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杂剧剧本通常只在人物第一次出卖时写明“旦扮”或“末扮”,以后则只标角色,不注人名。曲词。曲词是杂剧的歌颂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简言之,曲词由宫调、曲牌、韵文三部分组成。杂剧剧曲的编排有肯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

6、。元杂剧采纳九个宫调,即所谓“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每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肯定的音乐旋律,与之协作的文词也有肯定的格式,即格律曲(韵文),比诗词韵脚繁密,一般句句押韵,而且每套都要一韵究竟,不得换韵。曲文创作就是在肯定的音乐框架中“填词”,必需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曲文与曲乐的协作有肯定的敏捷性,因此可以随时增加衬字、衬句,也可减字减句。因此杂剧曲文显得灵动活泼,口语性很强,事实上是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

7、、自白,还有“带云”(歌颂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如上场诗、下场诗以及常见插入的通俗诗词,就都是由人物当场念诵的,可以说后世戏曲的各种道白形式,在元杂剧中已是无奇不有。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元杂剧中的科,一是指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即做深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写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窦娥冤中的“内做风科”,就是要求后

8、台依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一般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终三字即简名。四、整体把握1概述窦娥冤全剧剧情 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设计害蔡婆张父食毒归西天张驴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诬陷告州官昏官不察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2简述窦娥一生的不幸遭受。提示:剧作中窦娥可以说是薄命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用她抵债,给蔡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和丈

9、夫完婚,还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最终更被流氓恶棍纠缠、陷害,上人命官司,最终含冤被斩剧作者把一连串的不幸遭受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产生深厚的悲剧效果,极大地引起人们的怜悯。概括如下:三岁丧母;父女分别;丧夫守寡;流氓欺压;受刑判决。3“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提示:为父抵债被卖蔡家做童养媳;由蔡婆做主且遭张驴儿逼婚;张驴儿逼婚不成就诬告放毒;官吏昏庸贪财竟判窦娥死罪。4从窦娥的遭受看元代社会状况。提示:放高利贷的现象;流氓恶霸的横行;官吏的贪赃枉法;下层学问分子的穷困潦倒;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平安、财产保障;人民的生气和怨恨成为时代的心情。5课堂小结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

10、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好比一个个“大头针”,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环境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五、精读课文(第三折)第三折情节概括如下:第一部分:赴法场指天斥地(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其次部分:别婆婆诉说冤屈(“(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第三部分:临刑前发下誓愿(“(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 结束)1赴法场指天斥地(由冤生怨)(1)开头的科白有何作用? 提示:杀气腾腾,怒气冲天,渲染出肃杀悲凉的气氛。(2)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驾驭

11、,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纳了什么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纳了兴的手法。 (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峻不公,它是哪一句? 提示:为善的受贫困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6)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提示:窦娥通过自己叫每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凄惨经验,相识了整个社会的罪恶,从而直斥天地,大胆否定了神权,事实上揭露了恶人横行,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现象,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抗拒精神;通过诅咒日月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反映了处于封建统治压迫下人民对黑暗统

12、治的不满与抗拒。2别婆婆诉说冤屈(由冤生悲)(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提示:可见其性格的和善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难过,这是何等的和善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和善,也就更加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抗拒也就更加令人怜悯。试想一个平常心地和善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和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剧烈的抗拒,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殊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2)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

13、桩毒誓作铺垫。 (3)窦娥临死前反复嘱咐婆婆要祭祀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支配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予,以免婆婆孤独苦痛或产生轻生之念;可以增加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祀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4)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劝慰婆婆,减轻婆婆的哀痛,体现了她的孝顺。 3临刑前发下誓愿(由冤生誓)(1)“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这两个

14、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信任自有天理在。 (2)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3)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示意其次桩誓愿也能实现。 (4)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5)“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示意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抗拒精神。 (

15、6)她的三桩誓愿与前面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冲突呢? 提示: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明显是冲突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方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作者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支配“三大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提示:三桩誓愿:血洒白练:不落红尘;六月飞雪:雪白不染;亢旱三年:惩处世道。窦娥在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剧烈。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百辞莫辩”。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状况。它着力表现主子公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桩愿也是作家美妙志向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妙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