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35228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的必要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育使我们的孩 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失去了梦想和激情, 变得现实、 麻木、呆板; 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沉重;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 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学生最痛苦的事情;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 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而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1 学生是发展的人这里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的责任在于学习 规律,掌握规律, 在现实中应用规律。 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 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 教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天才。2 学

2、生是独特的人 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感情,我们应该 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其次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 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 我们要承认 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3 学生是独立的人这里指:首先,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 不能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 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 养。一、课

3、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一)是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 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 形成正 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四)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

4、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五)是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 价方式多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 的评价体系。(六)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这就是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 了解了它, 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思想 也就把握了。二、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在这个问题里, 我将给大家谈谈怎样实施新课堂的改革, 主要谈以下几点:(一)确立新理念,适应新课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是课程的灵魂。 课程改革的成功是新教育理念实践的结果。课程理念的转变与提升:1 整齐划一到注意学生个

5、性的发展与创新。2 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3 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践。4 从强调独立分科到重视全面综合。5 从评价重选拔到评价促进师生发展。6 从封闭保障的教学到开放交往的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 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头脑不是可以被填充的容器, 而是一举等待给点燃的火把。 给知 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6、。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 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 更是 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它认为:1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2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 是用教科书来教。3 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4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即进行研究性学习。5 、学习是学生从内容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6 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 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这就是新课程

7、的教学观, 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 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过程转变,由统一规 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三)新课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 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是塑造儿童心 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 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学不在传授, 而在激励鼓舞,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实现以下 几

8、方面的行为转变。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二是由重“结 果”向重“过程”转变,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四是 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四)新课程的教材观。 教材不是法典,材不是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新教 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教材表面看来简单了, 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 利用学 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创造性地 使用新教材才能超越教材。新教材具有六大特点:1 新教材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新教材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3 新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 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 新教材注

9、重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 动。6 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 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中,并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五)怎样评价学生评价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现行的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时重结论轻过程,评价的内容 和方式单一,评价的主体单一,并且对评价的主体性倡导不够,过分 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异向和激励。这种评价与新 课程改革极不适应,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应该与教 学过程相结合,三者缺一都是不完整也是不全面的, 此外对学生的评 价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是静止不变的,其评价的内容应随评价 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变化才调整,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在活动 中,贯穿于我们教学活动的始终,不能以单一的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好 与差、优与劣,我们应该记住: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