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历史第17课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35178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历史第17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专题:历史第17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历史第17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历史第17课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街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科目历史年级八主备人唐鹏行政签字课 题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参备人彭德志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解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2、1、“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2、“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难点对核武器和航天飞机、籼性杂交水稻等科技知识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二、学习和探究新课 “两弹一星” 1、谁来介绍

3、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

4、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籼型杂交水稻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2、我们

5、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教师组织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层次: 3、结合课本 “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4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A. 党和政府十分

6、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 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三、巩固小结:从我国国防、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来看,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3)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四、练习巩固板书设计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