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34966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霞夏令营参考资料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南雄梅关古道、珠玑古巷1、梅关古道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省南雄市约30 公里梅岭顶部。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 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 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梅树多梅树,故称“梅岭”。南雄梅关历来是 南北交通要道,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梅关古道从梅从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象一条纽带,把 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 尺宽,路面整齐地 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岭下

2、可见古人用来喂马 的饮马槽,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又名来雁亭。过去沿途共有诗碑136 块,记录了古代 名人志士的名言诗句,现存已不多。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唐开元四年(公元 716 年)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 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 古道。此项工程浩大,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开通了大庚岭古道。在古道庚岭新路口南山脚下 古道上的六祖庙和有座“夫人庙”,它是后人为纪念张九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 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当中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古道开通后, 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

3、使当时的百里梅岭古道一片繁 荣。据史料记载,梅岭古道“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 接行人担”。梅关古道的重要作用,使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不断对古道进行修建,工程较大的要算 明正统十一年(公元 1446 年),南雄知府郑述用石砌古道,并在道旁补植松梅。随着粤汉铁 路、雄余公路的开通,梅岭古道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孔道的历史使命。2、广东第一巷珠玑古巷珠玑巷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巷全长1500 多米,路面 宽 4 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巷内仍保留着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遗址等 一批文物古迹、观光景点,走进珠玑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

4、。 珠玑古巷位于南雄 市区北9 公里秘的梅关古驿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 宋代沙角巡检司就设在古巷北面出口处的沙角。珠玑古巷是广东省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它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1500 多米, 路面宽4 米多,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号鳞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 古朴清悠。巷内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等古迹。巷内现有居民20 多姓,320 多户,1400 多人。这里民俗古朴,民情淳厚。走进珠玑古巷,当年的古镇风貌依稀可辨。广东最新的世界遗产,也是广东仅有的两个世界遗产之一(。韶关丹霞山,世界地质遗产2010 年评;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

5、产,2007 年评) 基本信息: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地质公园512300Tel:86-0751-6291682Fax:86-0751-6291689E-mail: http:/ 红色陡崖坡为特色。这种陡崖坡的任意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丹霞地貌单体形态,如梁状、堡 状、墙状、柱状、锥状等,更有复杂多变次级地貌形态和群体地貌形态。加上红层不同的岩 性和外动力环境,更使得丹霞地貌形态各异,富有特色,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此外,红色 的山块往往与盆地的河流组合,形成丹山碧水景观,红色的山石与植被的组合,形成绿树丹 崖景观等等,使得丹霞地貌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丹霞山地质公园位于广

6、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总面积290 平方 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 霞山便是这一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 石堡、石墙、石柱380 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 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 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 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各种形态、组合的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丹霞的山石 拟人拟物、

7、拟兽拟禽,宛如雕塑大师的一尊尊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丹霞盆地蕴育于晚古生代,形成和发展于中生代,被改造于新生代,其地质历史包含了 从地槽地台地台活化(地洼)等三个阶段的完整旋回。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 于距今约7至 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 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 2300 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 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得秀丽多姿。丹霞山开发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颇为丰富。丹霞山附近很

8、久以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息, 丹霞盆地西南缘还有著名的马坝人(尼尔德特人)头骨化石遗迹,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线索。同时在狮子岩的石峡文化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在这里,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奇闻逸事和民间传说,女娲造人补天,舜帝登韶石奏韶乐等等 既是一段段历史佳话,又影响了一方文化,这一切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形态美:丹霞山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其山峰四壁由赤壁丹崖构成,造型各异、拟人拟 物、拟兽拟禽的造型地貌,构成其最基本的景观层次。结构美:丹霞山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 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尤其是在晨昏霞光背景下,山

9、群更富有结构美感。色彩美: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加上藻类生长,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 色,干燥的红崖上藻类更是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的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 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意境美:丹霞山的意境美突出表现为雄、险、奇、秀、幽五字。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在咏叹 丹霞山水时,留下众多诗文题刻,就是从其山水中抽象、升华出来的意境之美。1、锦水滩声:锦江锦带般绕着丹霞山缓缓而流,大概是迷恋着丹霞山的绰约英姿吧。它不顾玉女拦江、群象过江等石山的左横右挡。义无反顾地投入丹霞山的怀抱。在这里, 山与水谱出一曲永恒的恋歌。由于河岸岩石犬牙交错,江心滩屿石嶙峋,水势迂回跌宕,撞 击岩

10、壁发出如鼓如钟,如琴如瑟的响声,叮咚隆隆,有如弹奏一支交响乐。若至夜间阑更深 之时,静坐空山,远远山泉呜咽,远处波涛澎湃,令人顿生铁马金戈入梦来之感受。2、玉台爽气:玉台位于长老峰下。此处岩峰耸立,峰顶坦砺如平台,石质晶莹如紫玉, 因而得名为紫玉台。每当秋高气爽之日,游人登临其上,则胸襟清朗,烦虑顿消。前人在 台上设了几个石墩,以供人憩息。在这里,右可观赏如带的锦江之明媚,左可远眺群峰竞秀 的美景,台下苍松翠竹,身边烟雾缭绕,正是重九登高的好去处。3、杰阁晨钟:杰阁晨钟的钟在别传寺外左侧旧钟楼内。这是一口生铁铸成的千斤巨 钟,是当年澹归和尚开辟丹霞山别传寺的法物,铸于清代康熙元年,距今有三百多

11、年的历史 了。此钟撞击时声音洪亮,可达数十里外。每当晨光熹微,僧徒上供之时,钟声鸣动,则天 宇亦为之震颤,山川为之回荡,发聋振聩,催人深省。4、松涧涛风:这处景点在景区的别传寺至双镜池一带。这里地势嵯峨,林深涧肃,有 古松数百株,枝连冠接,如海如云。松林中有三股清泉自山顶垂挂而下,直泻山脚,与岩石 相撞击,叮咚悦耳。若遇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涧壁泉琴巧弹和声,有如海潮骤来, 万马奔腾;有时又如曼舞轻歌,缠绵私切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会使你烦念顿消, 超尘脱俗而心境大快。5、竹坡烟雨:此处景点在中层景区之右。经别传禅寺,过松篁餐厅,在双镜池上、御 风亭下,有竹篁遍布山坡。碧落千竿,翠盖如

12、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这里竹之品类至为 繁多,楠竹、水竹、黄竹、斑竹、凤尾竹、箭竹等等,均参杂其间,各逞风采。每当烟雨迷 蒙之时,碧竿披露,翠叶流珠,竹林间雾纱半掩,雨帘柔挂,置身其间,如入云天雾海,不 辨东西南北。这时如遇山风追逐,雨止云开,雾霭蒸腾中浮动着绿岛竹尖,俨然仙景。游人 至此,则有半在山中半在天,半是凡人半是仙的感受了。6、双沼碧荷: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位于本山中层风景区的右侧,原来的正气 阁之下。这里有三米多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形如两 面明镜,所以这里也曾称作双镜池。古时池中曾种有一种名贵的荷花,叫锦边莲。这种荷 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一

13、个稀有名贵的品种。每当夏日来临,池中荷叶亭亭如盖,荡珠 晃玉;吐蕊白莲袅袅娜娜,喷馥飘香。这时若在双镜池中间的石凳上稍坐小憩,则令人有 遐思濯濯心徜徉,无风中吹落瑶池香的感受。7、丹梯铁锁:丹梯铁锁现称丹梯铁索,位于中层风景区至山顶的悬崖峭壁上,下接呼吸通天。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路可通,后来经人工在这里开凿石阶,旁边 辅以铁锁链,方成通道,并以丹梯命名。为方便游人登山,1981 年把锁链改成铁栏杆, 1985 年又拓宽石阶,加固了铁栏杆,改单线通道为双行梯级,才基本满足游客攀登的需要。 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 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

14、、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这里久滞留连,唯有攥紧栏杆, 屏声憋气地移动脚步,实在是一个探奇历险,锻炼勇气的所在。丹梯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的 宜若登天四字,形象地道出了险情。 丹梯铁锁的上端是霞光,旧称海山门,为登山 踏巅的唯一隘口,全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 米,关门狭窄仅0.8米,真 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在山顶海螺峰龙王岩前。石乳泉的泉水自岩下汩 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个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潜心攻 读,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贮之。李永茂买下此山以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 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

15、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可惜年深月久, 昔日亭阁已全倾圯,唯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今每当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潺 有声,今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9、螺顶浮屠:这处风景位于上层风景区海螺峰之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 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者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 丹霞山的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 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 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 8.37 米,四角立石柱,中间镶石板,上塑浮雕,各层檐幔雕饰兽环。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 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海螺峰下的海螺岩内,还有别传寺开山和尚澹归的墓塔,该墓在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重修的墓塔二米多高,现保存完好。10、虹桥拥翠:这处名胜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的背山谷地。这里有四米长的巨石, 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 一边连着山崖。连着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葱茏翠郁,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 地方,由于角度不同,与在长老峰观日出实有异曲同工之妙。11、片鳞秋月:片鳞秋月位于下层风景区的锦石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