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348542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背影》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背影》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影》教学设计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学设计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影教学设计整体把握本文是朱自清先生28岁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所写,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既是人间真情,更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朱自清先生在表达父爱时,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表现角度,在课文中,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表现角度本文立意独特,描写人物形象却丝毫不进行外貌描写,而是抓住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父亲的背影,并且不惜重墨作具体的细致地刻画,文章中有四次描写背影,分别是开头破题,点明背影;中间叙事,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抒怀,照应背影。文章始终以背影为线索,语言又以朴实而简洁

2、见长,语言中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厚重深沉的爱,因此,爱的教育可以作为教学的主旨。目标展示朴实的语言却饱含深情,处处渗透着爱关爱与怜爱。爱的教育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这种感情的表达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渗透。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来体会文中深沉厚重的父爱。课文中父亲爬上月台买桔子的动作极其经典,对动词的理解是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情景再现即兴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时准备: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的刻画都是具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父亲的形象都是负面的,而本文中作者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

3、的背影,共同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也是天下绝大多数父亲的那种深沉厚重的爱。(屏幕显示课题,教师板书文题)二介绍作者 (多媒体显示朱自清生平)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三初读课文1、 整体感知,播放带有动画背景的课文朗诵。2、 学习基础知识多媒体显示生字词奔丧() 狼藉()簌簌( )踌躇()()蹒跚()()颓唐()琐屑() 箸( )3、 学生思考并讨论下边问题。(1) 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重点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的背影?理解:文中共写了四次“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送别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4、。重点写的是在浦口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2) 文中以“背影”为线索,以浦口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6)追忆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子深情。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4、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体会。明确: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作者;学习生字词;分析段落层次并概括中心意思;通过朗读,从感情和结构方面初步感知课文。明确了朱自清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作者对父爱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