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专小学大纲.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34452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专小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专小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专小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专小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专小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专小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专小学大纲.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越、霍涌泉主编教育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观察学习,动机,强化,期待,自我校能感(习得性无助)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诞生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人本主义巴浦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华生 恐惧实验斯金纳 造作性条件反射桑代课 食物理论格式塔派(苛勒顿悟,考卡夫)布鲁纳 认知-发现,学科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班杜拉 认知行为主义 奥苏贝尔 认知-同化(接受),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罗杰斯 无意义、有意义学习(个人意义)教学理论哲学取向(赫尔巴特)心理学取向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认知主义(布鲁纳认知发现

2、)情感教学理论(罗杰斯)布鲁纳:学科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法华生 刺激反应理论斯金纳 程序教学理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有效教学反思性教学理论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一)主要范围:小学段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和班级管理、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教育基础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二、考核的基本内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考核知识点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及其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师职

3、业与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和教学研究。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11. 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本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本身固有的特性或特殊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必然的、不变的、内在的、稳定的 联系。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 义务教育的含义(百度 含义: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我国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起源于德国 我国1989颁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法)3. 终身教育

4、的含义(百度: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4. 学校教育的特点;(百度: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稳定性.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5.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5、,教育途径);6. 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7. 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法义,完善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1862),内容结构日益丰富自科和工技,阶级性)班级内义制8.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相互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日益淡化、教育终身化发展,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期限)9. 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学校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承担普及和创造文化的重任,文化对学校教育的软作用)10. 学校教育的个

6、体发展功能(学校教育对非人的发展期主导作用:促进个体身心,社会化,主体化/个性化 发展进程)11.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百度: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着和接班人。)12. 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1992年我国规定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是:1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2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

7、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4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5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好劳动的习惯。(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我国小学教育方针“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1986六大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十大二十二次会议修订)13.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

8、统和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和正常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14.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P26915. 学校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P305 1.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2.学校的行为违法;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由因果关系;4.学校主观上有过错)16.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P306 1.诉讼方式:民事、行政、刑事诉讼;2.行政方式: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3.仲裁和调节等方式:通过教育组织内部或机构以及其他民间渠道来实施法律救济)17. 教师职业的意义;18.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P29419. 教师角色定位;P35 (教师角色: 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

9、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定位:1导者和设计者;2 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3 优秀的管理者)教师素养(教师为履行教学职责,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20-24):1 教师的情感智力和品质;2 知识结构;3 教学能力;4 教育机智。20. 教师的情感智力和品质P37 (1 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 ;2 心中要有爱;3 做自律的榜样;4 有热心和幽默感;5 有可信任感。21. 教师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22. 教师的教学能力;(思维:准确 条理 概括 变通 发散 独创性;表达;口头表达 文字表达和板书 肢体语言 传统教学谜题

10、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组织管理,研究能力)23. 教育机智的内涵(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24.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P45;1.帮助教师认识教师专业自我,(自我形象,自尊、职业动机、工作满意度、对教师任务的认识、未来前景、个体的教育理论) 2.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25.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P46 1 非关注阶段 2 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 任务关注阶段 5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26. 教师反思的含义P49 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位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7. 教师反思

11、的意义;P51 1.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思中得到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 2.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使两者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3.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将反思的结果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自己职业的成熟度; 4.帮助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着眼于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保持。28.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P225(P51)1 有利于教育改革 2 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3 有利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分析与应用u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u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P47 1.学习:实现自我超越;2.实践:改善心智模式;3.培训

12、:建立共同愿景;4,合作:整合团队智慧;5.研究:学会系统思考。u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u 教师反思的方法P49: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师叙事、网络教研、教学课例;u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P226: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u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P231 基本理念:1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2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 3 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 基本要素:1 自我反思 2 同伴互助 3 专业引领u 校本教研的过程P233;1 教学问题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行动 4 教学总结u 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定向研讨、案例教学。(二)课

13、程与教学1.考核知识点课程和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和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2.考核要求(1)识记与理解31. 课程的概念 广义: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和学校环境氛围的影响。 狭义: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10-12) 课程的文本构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2.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的体现2.教

14、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授课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是教师教的主要手段和依据);3.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把接经验以教材形式呈现给学生,再通过教学活动是学生吸收);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规定“教什么”“学什么”)5.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3. 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1.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否定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认为课程内容不超出儿童的经验,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引起学习动机);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传统教学的逻辑组织不适用于儿童,课程组织应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4.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15、;(以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契机产生的) 1.要素主义:#学习的内容应试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设置原则要首先考虑国家民族利益;#学校课程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 2.永恒主义(赫钦斯):教育和课程设计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回答: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价值高于实用学科.提倡名著课程(名著的思想提供了现代科学的基础)5.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 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教育目标是社会改造)。不关心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的。特点:(1)主张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所学运用到社会,在社会中学习(2)已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6. 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确定课程的重要前提: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即: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