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医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33420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脾汤医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归脾汤医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归脾汤医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归脾汤医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归脾汤医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脾汤医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脾汤医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脾汤医案失眠1. 靳士英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不寐医案孙某,86 岁,女1984年12月8日初诊。近年来由于操心烦劳,思虑过多,以致 睡眠欠佳,几整夜难寐。其特点是睡眠甚浅,且睡中噩梦多,无法矿 睡。以致次日终日困乏,疲惫不堪。另夕卜周身有位置不定之疼痛或热 气游走,忽起忽灭。因此经常服用地西泮、甲喹酮(安眠酮)、索米痛片 等药物。诊查:见患者步履尚称矫健,精神略有不振,面色不华,唇淡, 舌质淡,苔辨证:为心脾两虚。治法:治以补脾养心,方用归脾丸加减 。并劝止催眠药和止痛药处方:黄芪18g,白术9g ,茯神12g,远志6g,酸枣仁9g,枸 杞子9g,当归6g,龙眼肉12g,陈皮6g,炙甘草6go

2、二诊:服药四剂后,自觉睡眠渐深,噩梦减少,疲劳感减轻,不 服甲喹酮亦能入睡。舌脉同前。嘱续服前方药四剂。三诊:睡眠情况虽有明显改进,但周身疼痛出现,左右手四五指 发麻,痛引肩臂时轻时重,大便秘结,手足心热。舌脉同前。乃在訂 方基础上加减。处方:黄芪18g,首乌12g,当归6g,枸杞子9g,酸枣仁9g , 老桑枝9g,怀牛膝12g,威灵仙9g,忍冬藤9g,瓜蒌仁9g。四诊:服药四剂后睡眠较好,夜梦已减,大便通畅,肢痛减轻。 嘱再服药四剂。五诊:诸症好转,食欲有增。为今后计,嘱服归脾丸。【按】老人不寐多属虚证。因于实邪者不多。盖因年老体衰,精 血内耗,忧思较多之故,其表现或为入睡困难,或为觉醒过早

3、,或为 睡眠过浅,或为夜梦过多不能熟睡,或为中间觉醒再难入睡等。其病 机总与心脾肝肾有关。本例由于操劳过度,忧虑思念,有伤心脾,营血内耗,血不养心, 遂致失眠多梦,故以补养心脾,益气宁神之剂收功。老人因脑力衰退,髓海空虚,维持白日之正常觉醒与夜晚之正常 睡眠能力下降,故见白日之瞌睡多,饭后常昏昏欲睡,夜晚之熟睡少, 常见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此乃衰老之一般规律。因此对老年不寐,应 作具体分析,往往单靠药物难于取得长期效果,要在指导患者养生之 道。如合理安排生活,消除忧虑恐惧心理,增强睡眠信心,学习太极 拳、气功等。使患者血脉周流,脑力活动白日有加,精神有所寄托, 不寐之恶性循环始能改变。中国现代名

4、中医医案精华【按语】老人不寐多从虚证考虑。本例由于操劳过度,思虑伤心 脾,血不养心,遂致失眠多梦,治以补养心脾、益气宁神,方选归脾 汤加减。方中加枸杞子滋养阴血,配伍黄芪、白术增强补益气血之效; 二诊周身疼痛出现,左右手四五指发麻,痛引掣肩臂时轻时重,大便 秘结,手足心热,故加首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桑枝、威灵仙、 忍冬藤通络止痛;瓜蒌仁润肠通便,药随症设,故诸症得以缓解。2. 刘仕昌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不寐医案林某,男,52岁1991年10月13日初诊。患胃脘痛二十余年,近年来失眠,自诉 每天最多睡四小时,有时整夜不能入睡,白天疲乏无力,纳呆,消瘦, 舌黯淡,苔白腻,脉弦细。辨为心脾两虚,

5、拟以归脾汤加减。 丹参各15g,远志、当归、木香(后下)各6g,大枣、柏子仁、白术、合欢皮各12g,甘草3go四剂,每日一剂,水 煎成一碗,每天睡前一小时温服。17 日二诊:药后睡眠略有好转,每夜基本能睡四小时,精神好转, 胃纳仍欠佳。上方加淮山药、黄芪各15g,再进四剂。22日三诊:已能睡六小时,精神好,胃纳佳。仍以原方加减调治 个月而愈。【按】此例患胃病二十余年,脾胃素虚,化生不足,心失所养而 致失眠,故以归脾汤加减养血宁心,益气健脾,药证相符,故效果明显。一中医临床家刘仕昌【按语】本案患者胃病二十余年,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见失眠。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

6、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 卧也。”故治以益气健脾和胃,方选归脾汤加减。柏子仁,药品化 义载“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合欢皮解郁和血,宁心安神; 丹参活血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诸药共奏益气健脾、养血 安神之效。(合欢皮: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肺经。III【功效与作用】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临床应用】用量612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心神不 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打损伤。现代用治心神不安、忧郁失 眠。)3. 陆永昌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不寐医案于某,女,29 岁1968年6月26日初诊。反复头晕、心慌,失眠多梦两年余,伴

7、 烦躁多疑、易惊、纳呆,倦怠乏力。月经前期,量中等,色正红,白 带不多。刻诊:发育营养一般,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弦 辨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肝气郁滞。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疏肝解郁,佐以固带。处方:炒枣仁30g,远志9g,柏子仁12g,茯神15g,石菖蒲9g, 台党参24g,广木香9g,黄芪15g,白术12g,醋香附12g,柴胡 9g,海螵蛸12g,当归9g,生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另配以殊 珀散(朱砂1.2g,琥珀1.8g研粉)每日分两次冲服。7月17日二诊:连服上药十余剂,睡眠转佳,头晕减轻,精神好 转,纳食正常,唯仍觉心慌、易惊、寐后多梦,烦躁多疑,舌淡红、 苔

8、薄白,脉弦细。按前方加龙齿15g,郁金9g,焦山栀9g,淡豆豉12g。9月 21日随访,再服调方二十余剂,睡眠已基本正常,上述诸症 基本消失。( 海螵蛸:性温,味咸、涩。归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 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临床应用】用量59克,煎服或入丸、散;夕卜用适量,研末敷 患处。用治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 溃疡病、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按】本例病机为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且兼有肝气郁滞化热, 上扰胸膈,以致证见失眠、多梦、烦躁、疑虑等 ,主方选用归脾汤以 益气血、养心脾,加郁金、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气解郁而利胸

9、膈,加 焦山栀、淡豆豉、生龙齿,以清热除烦、安心宁神,诸药伍入归脾汤 中,相辅相成,各尽其用,故服药二十余剂,睡眠正常,诸证悉除。 这说明中医治病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审证用药,既要考虑治本,又要 照顾治标,既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方为圆机活法,不能胶柱 鼓瑟,贻误病情。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陆永昌【按语】此例月经先期乃气血虚弱,脾不统血,心不回血,肝失 疏泄,血遂妄行,月经先期而至。本例诸症总因心脾两虚,脾虚子病 及母,气血无以化生,心血自然不足;心火不足,母病则子弱,故胃 气不足。脾喜燥恶湿,脾失心胃之火相助,运化乏薪,气血精微焉能 化生?冯氏锦囊秘录:“若夫土者,从火寄生, 即当随火而补

10、。然而补火有至妙之理,阳明胃土,随少阴心火而 生,故补胃土者补心火,而归脾汤一方,又从火之夕家益补之,俾木 生火,火生土也。”龙眼肉一药,本草求真载:“龙眼(专入心脾), 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 (温 则补气)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润则补血)故书载能益脾长智(脾益则智长)。 养心保血(血保则心养)。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下血。”4. 高某,女,67 岁1967年11月30日初诊。近一年反复发作头晕、失眠、心慌、惊 悸、烦躁,伴体倦无力,纳呆食少,常因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刻诊: 体瘦神疲,面色不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心脾两虚

11、,气血不足,肝郁气滞。 治法:补心脾,益气血,疏肝柔肝,行气解郁。处方:白术12g,茯苓9g,茯神9g,台党参18g,当归12g, 木香9g,远志6g,炒枣仁24g,黄芪24g,白芍9g,柴胡9g,甘草 6g,醋香附12g,大枣3枚。水煎服,日一剂。另配以殊珀散每日分两次冲服。12 月 16 日二诊:其子来述,连服上方十剂,诸证均减,寝食好 转。嘱其再服六剂,并取归脾丸、舒肝丸各30丸,待煎剂服完,再服 药丸,每次各服一丸,每日两次。1 月后随访,诸症痊愈,嘱其饮食调养,注意心情舒畅,以资巩固【按】本例亦属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但患者年老体弱,阴精暗 耗,故每当情志不遂之时,则更易躁动,故而失眠

12、、惊悸、心烦、体 倦等证随之加重。治法则遵循张景岳“若思虑劳倦伤心脾,以致气虚 精陷而为怔忡、惊悸、不寐者,宜.归脾汤”之意旨,应用归脾汤 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医案一(于某)乃因肝气滞、善疑虑而用香附之性疏而消散;本例 (高某)乃因肝阴虚、易躁动而加入柴胡、白芍以疏肝柔肝行气解郁,其 意在取白芍之性疏而柔解。两案虽同属心脾两虚,但兼证有别,故选 择用药各异。药虽一味之差,药性一散一柔,对促进病机之转化,实 有不同效用。一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陆永昌【按语】以上二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陆老皆用殊珀散镇惊安神。 年老之人气血易浮于上,上实下虚,易发头晕头痛,心慌烦躁,四肢 沉重或双脚轻飘无力。殊珀

13、散用朱砂、琥珀金石下降之力,收摄虚浮之气,而朱砂外表色红内含水银,外阳内阴亦可引阳入阴,安魂定惊,宁心安眠。归脾 汤合殊珀散,一养一敛,心血既养,心火得生,再加潜镇之殊珀散使 心火下济肾水,心肾交合,阴阳相合心神得敛则能宁心安眠。5. 姜某,男,45 岁1965年3月18日来诊。三年来时有眩晕、失眠、多梦。近一个 月来,时有彻夜不寐、心悸、烦躁,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体倦乏力,纳食欠佳,大便溏,每日两次。检查:精神疲惫,面色不 泽,痛苦貌,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法:补血养心,健脾益气。方药:党参24g,白术15g,茯神15g,黄芪24g,炮姜9g,炒 补骨

14、脂12g,焦三仙各9g,远志9g,炒枣仁24g,土炒当归12g, 木香9g,炙甘草6g,大枣3枚。水煎服,日一剂。4月5日二诊:连服上方十余剂,大便已成形,日一次,体倦神疲 好转,纳食亦增,睡眠较好,面色稍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按上方去炮姜、破故纸,加焦山栀9g、淡豆豉12g,水煎服。另配以 殊珀散(朱砂1.2g、琥珀1.8g研粉),每日分两次冲服。4月20日三诊:再服上药十二剂,睡眠转佳,梦亦较少,心悸、 烦躁减轻,唯记忆力仍差。效不更方,续服十二剂,诸症基本痊愈。嘱其再服人参归脾丸, 日两次,每次一丸,以资巩固。【按】其病机虽亦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但伴有脾肾阳虚、火 不生土之大

15、便溏泻和食欲不振之症。故用归脾汤以补心脾而益气血, 另加炮干姜、炒补骨脂以温命火而生脾土。当归改用土炒,取其同气 相求,润燥相济,既能收健脾补血之效,又能去其滑肠之性,取其长 而截其短。这是已故业师刘惠民老师经验之谈,临床证明效果良好。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陆永昌【按语】因气血两虚而致失眠者,恐其失眠日久,心火上亢,心 阳不能下济肾水,心肾失交,肾水太过,肾阳愈弱,下焦虚寒,故用 补骨脂、炮姜温补下焦。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 药也。其主五劳七伤,盖缘劳伤之病,多起于脾肾两虚,以其能暖水 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得补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 粕而化精微。”中

16、下焦阳虚不温,脾胃虚寒,发为飨泄,故用焦三仙, 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温胃运脾,消食化积。中下焦得温,脾胃 化生水谷,心血既养,气血条畅,上下交通,营卫周流贯通全身自能 安眠。3.失眠住院患者丁某岳父,86岁,2018 年 4月 7 日诊。病史:失眠半年余,初服阿普唑仑1 片有效,近2 月需服2 片方 可入睡,伴乏力气短,口淡不渴,纳可,大便稍干,舌淡暗,苔薄白, 脉右弦大无力,左弦细。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生白术15g,木香10g,炒枣仁30g , 桂圆15g,制远志15g,茯神20g,当归10g,知母15g,川芎15g , 柴胡6g,生甘草10g,浮小麦40g。5剂。4月12日复诊,服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