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33163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见的酸和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酸和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酸和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提升训练题课题 常见的酸和碱(二)一、常见的酸和酸的化学性质1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2. 盐酸、希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3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铁与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镁

2、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硫酸 D、氮气和氧气4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5如右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大烧杯甲中会有白烟产生B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后,丙中酚酞试液会变红C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后,乙中产生白色沉淀D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水和浓硫酸后,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6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125 颜色

3、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B将紫甘蓝汁加人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B.用蒸馏水润湿得试纸测定得盐酸溶液得,结果偏小。C.有盐参加和盐生成得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炼铁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的过程。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根据一些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 )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因素A稀硫酸

4、和石灰石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反应时间B稀硫酸没有吸水性,浓硫酸有吸水性酸的浓度C高锰酸钾加热放出氧气,生成物中有二氧化锰催化剂D铜片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温度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仪器回答问题: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E 。上述仪器中稀释浓硫酸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 ,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请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法式 。10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1)A中的试管 (填“能”或“不能”)把水加人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

5、原因是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 (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A、B、C和 “”、“”、“=”表示)11.右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1)溶液X是_(填“酸”、“碱”、“盐”),试剂A的名称是_。(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4)若X是稀盐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二、常见的碱和碱的化学性质1.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

6、.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2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白色固体有腐蚀性易吸收水分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4.下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7、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B.将镁片和锌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C.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5.已知氯化银(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铜(蓝色)都难溶于水。下列溶液分别跟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A.NaOH B.硫酸 C.AgNO3 D.Ca(OH)26.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存在血液中。B.熟石灰可以改良

8、酸性土壤,但不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C.塑料都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你会造成“白色污染”D. 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有他的着火点决定,而与氧气的浓度无关7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ABCD实验目的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检验氯离子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方案一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加稀盐酸方案二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加澄清石灰水8. 酸性氧化物有对应的酸,碱性氧化物有对应的碱,如下表:酸性氧化物

9、 CO2对应的酸 H2 CO3碱性氧化物 Ca O对应的碱 Ca (OH)2请用化学式写出:(1)与Na2O对应的碱 ;(2)与H2S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 。9.中安在线2011年2月15日报道,安徽滁洲正在以石英资源为基础,打造培育千亿元硅产业。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硅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

10、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 + 2C Si + 2CO,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10.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写一条)。(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现有20是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

11、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_甲(填、)。(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步骤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滤液B中的溶质是_、_(写化学式);步骤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过滤。11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持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

12、,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部分变质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 没有气泡产生 小结与思考: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 。12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据此现象,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情况: 情况:NaOH和Na2CO3情况:NaOH和Ca(OH)2 情况:NaOH、Na2CO3和Ca(OH)2小红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 (填序号)不可能,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