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季平电影音乐的民族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赵季平电影音乐的民族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视音乐鉴赏期中考试 论赵季平电影音乐的民族性 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学号:2008101129 姓名:周坤龙论赵季平电影音乐的民族性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集体走红,作为电影音乐的创作者赵季平也带着自己独具一格的中国民族性音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第五代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曾经说:“谈及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的历史,不能不说到赵季平,它代表了这个阶段的电影音乐,他是这个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他在短短的十余年间,曾经为近50部电影创作音乐,有20余部在国际,国内的电影节上获奖,著名的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他认为电影音乐并不是电影的一个附属品,而是表
2、现电影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他创作的的电影音乐不只是具有协作和媒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次的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并且,纵观他的影视音乐,我们会发现所有影视作品的音乐无不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民族本土化情节,而且正是这种浓厚的民族风格,鲜明的个性,奇特的音响组合打动和震撼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观众。因此,我将主要从赵季平电影音乐民族性的表现和其产生的缘由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一、 赵季平电影音乐民族性的表现形式电影音乐主要是指电影音乐主题曲、主题歌、插曲等用于表现电影本身的内容,深化电影主题。在赵季平的电影音乐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原始的民族音乐素材直接运用到
3、作品中。从而把作品植于民族心里,从而产生广泛的共鸣,使观众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当然并不是一二件民族乐器就是民族风俗,民族风俗最根本的是用民族素材以表现民族心里素质和精神风貌。在此,我将通过民族乐器,民族唱腔唱调,民族心理和精神三方面来阐述赵季平音乐民族性的表现。(一)民族化的音乐器材在赵季平的电影音乐中,随处可见的是锣,鼓,萧,笛,板胡,京胡,琵琶等,而不是当今流行的电子乐,交响乐,他就是通过这些普通的也是最民间的最传统的器材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情怀,来表现电影中的民族性,从而与电影所表现的情感融为一体,甚至超越电影本体而达到自身的独立。在影片红高粱中,“野合”一场戏,作曲家赵季平采用“团音”的
4、写法,四支低音笙和三十支唢呐齐奏,伙同一支大鼓的伴奏,发出强烈的震撼,有铺天盖地之感,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感情烘托的轰轰烈烈,表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与生命力。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赵季平的电影音乐更是赋予电影以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影片中大量使用孤苦凄凉的京胡,再加上京剧的打击乐,共同抒写着人世的悲凉与残忍,那种沉重的,幽怨的,叹息的,暗淡的,忧伤的音调不正反映了生活在围墙里的女人们的无奈与恐惧,感伤与孤独。在菊豆中,赵季平又以陕西古乐埙,来制造大杂院里的阴森的恐怖气氛,为整部影片渗透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他曾说:“埙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它在这里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其复杂的人性,以及
5、那种对性充满渴望同时又带有禁欲主义色彩的微妙情绪。因此,在赵季平的音乐里,不是以传统的音乐器材为噱头,而是真正利用各种传统的音乐器材自身的特点表现剧中人物的命运或造型的塑造,从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使其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二)民族化的唱腔唱调同他的乐器一样,他在音乐中所使用的唱腔唱调也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间的音乐形式,如信天游、陕北小调、京剧唱腔、苏州评弹、秦腔唱腔等,不仅如此,这些原本平淡无味的小调融入到电影中,同样增加了电影本身的内在情怀,抒发了淳朴真挚的民族心理。在电影黄土地中,他使用了大量源于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本身“信天游”就产于黄土高原,因此二者的结合就无形中更加深了人们对黄
6、土地那千沟万壑、连绵起伏、黄土漫天的感情。画面与音乐的结合相交辉映,共同构筑了“黄土地”与众不同的自然情怀苍茫、恢弘、贫瘠,厚重而又深藏着凄凉、悲壮。这也正是黄土地所要表达的黄土地上的人民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那种舒展的节奏,活泼的音程,婚后的和声与黄土地的气息一脉相承,水乳交融。在秋菊打官司影片中没有一句歌词和配乐,只出现了四次一段秦腔小调“哎,走啦。”但对于这部以纪实为主要风格的电影来说,这简单的几句吆喝,不但恰如其分,更有点睛之妙,他不仅表现了秋菊每次出门告状时那种朴实,简单的“想讨个说法”的动机,更借着几位老艺人不加修饰的苍劲浑沌的实唱,引导着故事的一波三折,把秋菊的率真,执拗和
7、不服输的个性揭示的淋漓尽致。而另一部电影霸王别姬更是达到一个超越电影本身参与叙事的高度。在霸王别姬的影片中,通过运用戏曲元素来表现京剧,因此在此片中,戏曲配乐本身就担任着多重的角色和身份。首先,他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的情节,无论张国荣饰演的蝶衣还是他师兄小楼在影片中都有大段的京剧唱段,因此它首先是构成影片情节的因素;其次它更成为人物命运的哲理化旋律,当旋律响起时,主人公的命运虽发生了许多不同的变化,但却都与京剧有难以割舍的联系。所以,他的唱腔唱调也绝不是随意而为的采纳,而是有着独立性的变现电影情感的工具,从而所创造出的中国风俗、气氛、感觉,也体现了它独具风格的民族性。(三)民族心理和民族风貌的展现
8、之前说过,赵季平的民族化音乐,绝不是几个民族的乐器,几句民族的唱腔,而是借以通过民族乐器、民族素材、民族的手法创作出的表现民族心理和民族风貌的作品,而其中最根本的缘由是对中华文化的挚爱和浓浓的民族情节。因此,理解他的民族性音乐,更应该从音乐中所反映的民族情节和心理素质来思考。在电影红高粱中,赵季平只是运用了简单的几件传统吹打乐器唢呐、笙和鼓,采用超常规的做法将他们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了齐声咆哮的呐喊,铺天盖地的雷鸣,构筑出具有交响乐独特性的音响造型,在人们的心里荡起了强烈的震撼,从而表现出西北黄土地上的人们热烈、阳刚、狂野、高亢的性格和黄土地上男人的粗犷豪迈,敢于追求爱的精神,透射出了原始的生命
9、力,迸发出中国人压抑很久的情欲和野性。与此相反,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也是使用传统的京剧元素来象征中国封建社会中变态异形的旧习俗,先天就带给观众的是古老陈旧,压抑的特征,使之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背景。在影片中,由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改编而成,借助运动的房屋展开,不仅是对影片悲剧气氛的渲染,而且同画面一起揭示了影片的主题,而那反复的曲调,既象征着封建社会悲剧的一再重复,象征着残害妇女的洪水猛兽,更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丑陋的残忍的一面揭露的遍体鳞伤,而那动态的女生合唱“啊”不也折射出那深宅大院那令人窒息的生活情景吗?故,赵季平的音乐不仅简单的叙事,更是深入内涵,对情感的表达,是自己对传统文化
10、和人们精神风貌的思考和表达,因此可以感染观众,甚至超越电影本身而单独存在。二、 音乐民族情节的缘由我们之所以关注赵季平的电影音乐,正是由于他在音乐中对民族文化的表现,那种独具一格,别具匠心的形式和方法使我们眼前一亮。那么,是什么使他热衷于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使用,又是什么使那样的方式被当今观众所接受。(一) 秉承传统,融会贯通赵季平的家庭使他得天独厚的从小就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接受和热爱从小就打下根基。他的父亲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大师,从小赵季平就深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的生活周围到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后来,他只是将画变成了音乐,但骨子里的民族情结却无处不体现在
11、他的作品中。而且,他作为一个作曲家,不知满足一项艺术,不只精通一方唱腔,而正是这样的功底和技能,使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杂糅和贯通,不仅是北方的,东北的,江西的,岭南的融合,更有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东方与西方交融。因而使他的作品元素丰富多彩,也是他的作品在表现传统文化时不失现代元素。从而使传统文化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被人们所熟知,而正是这样,才使他更与众不同又能被人们所接受。(二) 亲身体验,融入感情在创作中,生活底子越厚,对生活的体现就越深,创作的想象也就越丰富,从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思想也就越充实,塑造的音乐形象也就更为丰满,更具生命力。因此,赵季平在创作中也是这样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他不仅熟悉农村的生
12、活,懂得乡野的情感,而且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给黄土地配曲,他冒着严寒,顶着风沙,历尽千辛万苦,在高原上寻找感觉,同样在他的作品中更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他说:“我在创作时,自己感受到音乐的主题,旋律,常常激动地流泪,哽咽的唱不出来。”在剧组中,当他把女儿红唱给剧组的导演和其他的人员时,人人都感动的流下下眼泪。我认为,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和付出,才使他的音乐,取之于民,听之于民,最后流传于民。当然对于赵季平的音乐民族性分析还有许多方面,但是我认为通过对赵季平音乐的分析,我们最应该得出的是如何使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流芳百世,被世界人民接受。我认为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或是方法。那就是,通过现代的方法和技术去展现挖掘民族文化,当然这其中,民族性的东西是根本,外在的表现方式是辅助,否则将本末倒置,断章取义。就像现在的好多流行音乐中只是简单的采用几件民族性的元素,起到的只是噱头,给人的是不伦不类。参考资料:1、 李洪波 浅谈赵季平影视音乐的民族情结2、 马波 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上、下)3、 赵涛 论中国西部电影音乐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