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技术 3护栏1)护栏立柱放样应按制定图进行,依据路桥工程提供的路基中心及基准标高,并以桥梁、通道、涵洞、中央分隔带开口等为控制点,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距定位,逐点测量标高。2)立柱放样碰到间距零头时(非标准段),利用调整段调整间距分配零头数。3)立柱放样后,应调查每根立柱桩位的地基状况,如遇横向排水管、分歧通信管道等预埋管线与立柱有冲突时,需调整某些立柱的位置;中央分隔带通信人井处,立柱应避开人井设置。4)在一般路段,立柱采纳打桩机打入法施工。立柱打入时要准确定位,打入过深时应将其全部拔出,待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5)中央分隔带大中小桥、明涵洞、通道上立柱
2、固定,按图纸要求将立柱用砂浆(一般10#砂浆)固定于预留孔中。6)暗涵洞、暗通道等构造物上的立柱固定,先按制定要求现场浇筑混凝土基础,并预留立柱孔。等混凝土凝固后,将立柱用素混凝土固定于预留孔中。混凝土标号一般为c20。7)立柱安装完成后,进行线形调整。待线形与道路平纵线形相协调后,安装波形梁板。8)波形梁板拼接方向与行车道方向一致,依次叠加安装。9)波形梁板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不宜过早拧紧,安装过程中利用长圆孔先进行调整,形成平顺线形后,再拧紧螺栓。护栏是通过打入地下的钢立柱与波形梁护栏板连成整体而起到安全防撞作用的,其原理是车辆首先撞击护栏板,护栏板汲取能量,同时将冲击力传送给立柱。由于立
3、柱深深埋入坚实的路基中,立柱再把能量传送给路基,以此起到安全防撞作用。在此过程中,钢立柱打入路基的牢固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路基是一层层的土石经压实形成,在立柱打入过程中如果碰到二灰碎石土(约40 cm)层(这样的土相当坚硬),钢立柱的打入极为困难,此时立柱施工应采纳开挖法或钻孔法。在立柱打入施工中,碰到二灰碎石土等无法打入的状况时(原因是路基施工为整幅填土,整幅压实),常规处理方法是采纳开挖法,即在立柱安装位置处挖孔穴(孔径不小于20cm),用风镐等机械将阻碍立柱打入的二灰碎石及二灰土层(或石块等其他硬物)凿除,再将立柱打入制定深度,然后选用优良筑路材料分层回填并夯实。此法费时费力,扰动土
4、较多,相对降低了立柱牢固度。笔者采纳钻孔法解决此问题,即在立柱的安装位置处,用一种新型冲击式公路专用钻孔机钻孔,空压机清孔。钻孔径与立柱外径相当(114mm立柱钻孔径为120 mm)。将影响立柱打入的二灰碎石层(或石块等其他硬物)钻通,钻孔深度为立柱打入深度的一半左右,然后再用液压式打桩机把立柱打入到制定深度。这种方法施工简便、效率高,对土层扰动少,立柱牢固度好。4隔离栅1)隔离栅设置在公路地界处,施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位置冲突,宜事先由土建单位用全站仪放出公路用地界,然后再进行隔离栅的定位。2)隔离栅既是高速公路与外界的分界线,又是与外界的连接线,故应坚持
5、与外界环境相协调。3)在隔离栅安装前,应进行地形处理,将隔离栅四周地面适当整平,将杂物、杂草等清除干净,并整平、夯实。对地形起伏地段,要将地面修整成一定坡度的斜面,将隔离栅顺坡设置。二、有关问题探讨1热熔型标线的厚度目前,热熔标线制定厚度一般为1.82.0 mm。笔者认为这样的厚度有2个缺点:(1)厚度较大,易碎裂剥落且浪费材料,成本加大;(2)由于车辆的重复碾压以及自然条件的腐蚀风化等原因,标线在两三年后其清楚度、视认性、反光效果显著下降,一般状况下要补划。补划时比较头疼的是原有标线的处理,因为要彻底清除掉原有标线非常困难,而部分清除会使新划标线缺少平整的基准面,影响反光效果;不清除直接在原
6、标线基础上覆盖,则厚度又过大,更易断裂剥落。因此,笔者以为新建高速公路热熔型标线厚度应制定薄一些,以1.01.2 mm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反光质量、降低成本,又能保证二次涂敷后标线厚度不致过大。笔者以为车道识别标志的设置关于规范车辆有序行车,提升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和运营能力很有意义。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高速公路上2个大货车,一个占据超车道,一个占据行车道,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行速度。此现象在双向4(6)车道的高速公路,甚至在双向8车道的沪宁高速常常出现。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对大货车的控制。以双向6车道为例,可将上述标志名称调整为:客车道,客货车道,大货车专用道,应急救援通道。这样调整以后,可加深驾驶员关于紧急停靠带功能的熟悉,也可以规范大货车有序行车,防止随意变道,提升公路利用率。结语经过数年的施工施行,目前我国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日趋成熟,效果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如何更好地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行车环境,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务、减少事故,如何更好地在制定施工中体现人性化、环保化,节约化,是广大交通设施从业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