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课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唐 斐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 571155摘要:我们的国家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要完善培养体系,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手,又会动脑,还会动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关键词:科学课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兴趣、动手、动脑、动口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并且强调: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几
2、个重要环节。一就是要完善培养体系,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手,又会动脑,还会动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科学课教学中,呆板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既学得乏味,又学得机械,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更会打击他们的创造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
3、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正是兴趣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产生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产生积极的思维。就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索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根据学科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小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1、课堂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首要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教学中,多彩的课堂导入,能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构建有效科学课堂,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仪器,做好演示和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如自制教具、学具等,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3、知识童话化,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并保持学生兴趣。4、编写顺口溜,强化学生记忆兴趣,提高记忆效果。5、开展实验、质疑、辩论、竞赛等保持学生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在科学课上体验快乐,认为上科学课玩得开心,在玩中掌握了知识,培养
5、了能力,丰富了想象。二、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除了老师必须演示实验外,根据学生爱动好玩的特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改一改、连一连。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既培养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思之有源”;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如学习“蚯蚓喜欢什么环境?”“绿豆芽喜欢什么环境?”“水、土、植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观察,自己动手“做一做”之后,从中找到正确答案的,实践证明学生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灌”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三、让学生多动脑想一想,体验创造的乐趣。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必须由实践到理论,由感性认
6、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有经过大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思维的过程,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使“思之有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动手“做一做”之后,必须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多动脑想一想,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总结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一方面学生的“双基”在想一想中加深了理解,加强了记忆和掌握,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上体验到了重大“发现和创造”的喜悦,激发了他们进一步追求“发明创造”的欲望和动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
7、力在想一想中得到了升华和提高。例如:“如何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杠杆省力费力的条件?”“轮轴怎样更省力?”“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等等六年级科学课本上的重要结论,都不是由老师“注”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之后,自己“发现”和“发明创造”的。学生“发明”、“创造”后的喜悦溢于言表,手舞足蹈,“创新”的意念油然而生。四、让学生多动口说一说,鼓励别出心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有疑问能做到自觉地去思考,有思考必定会为了解决疑虑而自觉地再去学习。这样的良性循环给学生带来的必定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和良好的能力培养。 “学贵有疑”,“小
8、疑小进,大疑大进。”课堂上教师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难易适度,简繁得当的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辩论,并打破课堂常规,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发表不同见解。课堂讨论形式多样,有同桌交流、前后桌四人讨论、小组讨论、班级讨论辩论等。扩大参与面,力争做到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个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动口“说一说”就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讨论辩论中充分得到保护和发展。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尽合理,教师和同学也决不嘲笑、讽刺、批评。同学之间展开善意的争辩、师生之间展开平等的讨论。错的看法在讨论辩论中找到了错的原因,不全面的见解在争辩
9、中得到了完善,对独到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意见尽管不成熟,也决不求全责备,而是充分肯定,鼓励表彰。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发问,则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让孩子们安全地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结果的尽量放手让孩子们去做,能解释的尽量解释清楚,涉及较深的知识暂时解释不清楚的则鼓励他们长大以后去探索。如讲六年级上册“斜面”这一节,课本上的结论是:“斜面坡度的大小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省力情况”。学生提出了质疑:“斜面长度是否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省力情况”、“跟坡度是否相关”、“斜面越长是否越省力”等等,我便让孩子们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提
10、出的疑问小组合作做实验、说想法、找结果。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收获颇丰。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疑问和别出心裁的见解被提了出来。教材的重点在讨论辩论中加深了理解记忆,教材的难点在辩论中化难为易,同时学生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沃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小学科学探究过程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从理念到课堂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实现条件D.华南师范大学,2007科学课程中的探究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浅谈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九江师专学报参评组别:教学组作者姓名:唐 斐学 历:大 专单位全名: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龙桥中心小学单位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邮 编:571155职 务:教 师联系电话:13637641728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