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327619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am;3;教案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橡皮泥。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powrpoin。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

2、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

3、,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

4、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

5、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

6、,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板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rr;理解诗题rar;理解诗句r;品读悟意境rar;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

7、: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8、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指名朗读,读后评价。.学生齐读。.熟读成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

9、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4品读悟哲理。5.就读成诵。古诗两首教学随笔小语论坛网友:哈芒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疗国欣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

10、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梁乐儒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

11、,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蒙哲平站起来问:张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183;教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