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32490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小论文题(论述题)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三复习资料特色专题一:高考历史论述题一、高考论文题释义目前新高考全国卷第二道材料题为历史论文题(旧高考要求写作的第41题)虽一般称作小论文题,严格意义上说应称作材料论证题,SOLO小论文即用SOLO分层评价法进行评分的材料论证题,很显然,该题型仍然属于材料题的一种,但不同于40题的是它是一种开放题型二、 考试要求例:1.2015苏卷历史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2014年江苏卷历史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3.2013年江苏卷历史小论文(8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

2、结合,行文流畅;250 字左右。三、 评分标准湖南省高三学情调研测试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10分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6分)论证方面(2分)一等开篇明确提出观点(2分)按点给分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2分)二等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按点给分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能结合。(1分)三等观点片面(1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分)四等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分)四、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选择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遵循四大原则系统性

3、原则: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有逻辑性。史论结合原则:紧扣材料,有史有论。结构性原则: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精炼性原则: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五、写作要求论点: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史实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述六、解题技巧步骤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步骤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步骤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提醒:1.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2. 一

4、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七答题模板观点:*论证:(政治)例子一(背景、表现、影响) (经济)例子二(背景、表现、影响) (文化)例子三(背景、表现、影响)注意分段!注意两例子以上小结:*注意双一致:观点与材料一致,论证与观点一致。注意史论结合。八 题 型 题型一:表格、图标信息说明1.材料 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述须史论结合)示例1: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

5、农民生产积极性(背景),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表现)。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背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表现)。 小结:从农村到城市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覆盖,引起了中国城乡结构的及大调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2017年浙江省高考题根据示意图,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楚)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分,论题明确、合理即可) 说明:甲午战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面对民族危亡(背景),康有为、梁启超等宣

6、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表现)。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影响)。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合流(背景),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领导辛亥革命运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表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场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影响)。 北洋政府建立后,美日加紧侵华,袁世凯尊孔复古(背景),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发动新文化运动(表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7、(影响)。小结: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推进,促进思想解放运动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发展。题型二:关于一个观点的解题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比多数西方国家晚,但几百年一直只是一个“芽”,原因何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审题方法】1、审问题 (1)题型:“评价”是评论题。(2)范围要求:“材料中”,观点来自材料。(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时间空间范围:“中国明朝中

8、后期”2、审材料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_的观点【解题方法】1、概括观点: 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 论证观点(多角度/多层次)3、 得出结论2.(2016届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教国方案。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l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9、。”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12 分)(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

10、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

11、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题型三:信息提取类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8全国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

12、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13、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现象。答题时可从小说中任意提取情节,关键是要以小见大,上升到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即可。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

14、一标准答案。) 题型四:寻找观点类1.(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题型五:历史论证类特点: 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判断;或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 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