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32421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武汉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XXJ I标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05Z02 编 制: 审 批: 受控状态: (盖章受控) 编制日期: 中铁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 标五公司项目部1、编制目的为规范本工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准确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89号);23、武广客专线相关设计文件;2。、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管段的沉降动态变形监

2、测施工技术。4、工程概况本管段内路基共3.6363km,个工点。根据沉降观测要求共需设置观测桩444个,沉降板1处,单点沉降计6个,剖面沉降管68处。埋设位置及数量详见中铁十一局武广客专XXT标五公司路基沉降埋设元件统计表。桥梁。3m,7座,墩台43个,共需设置观测点1736个,涵洞9座,共需设置观测点3个。、路基沉降观测5。1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5。1.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断面设置情况应会同监理及工地设计组进行,并

3、取得设计及监理的同意。5。1.2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1。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m的路堤可放宽到10;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5。1.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5。1.。测点及观测元

4、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5.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5.2.1 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顺号观测内容观测元件观测点数量断面间距附注1路基面沉降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可m2基底沉降观测沉降板1个/断面200根据工点工期等具体情况适当增设5。22

5、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地段及路堤填高30、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顺号观测内容观测元件观测点量断面间距附 注1路基面沉降观测观测桩3个/断面5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或高度小于5路堤地段可00m路堤基底沉降观测沉降板12个/断面50100m地基面横坡大于:时,每个断面埋设个。路堤基底全断面沉降观测剖面沉降管1个/断面一般地段和各类过渡段路基的剖面埋设剖面沉降管作校核剖面,校核剖面基底同时布置沉降板与剖面沉降管。4改良土填土沉降观测单点沉降计个断面20根据改良土工点、土质等具体情况,且改良土路堤填高大于5m时适当增设.5。.3路堤加载预压地段路堤加堆载预压地段按上述。.项布设断面及点,其中路基面沉

6、降观测在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设观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 5。2.4土质路堑地段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3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 观测元件埋设观测元件除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5。3。1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观

7、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2m处。埋设规格见附图53,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附图5.3。1 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53.2。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40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75mm、壁厚不小于4的硬PV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50cm,厚1 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准测量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

8、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5.3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18或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5。3.4。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

9、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填5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3。4.静力水准仪:静力水准仪用以自动测量路基的竖直位移.使用JZX3001综合测试仪测试,测试数据用电脑处理。埋设要点:浮筒应安装在相对水平面上;水管采用高强压 P 软管、内径为 14;安装座用膨胀锣钉固定在箱梁壁上,8 膨胀锣钉、打孔钻头为 12;水管之间接头必须连接紧固,以防漏水;水管灌防冻液建议用分段法进行灌

10、注,以便于减少气泡和排气;在安装过程中,传感器与浮筒、浮子应相对应,不得对换,否则会影响到测试结果。5.3.5。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5。21及5.2。2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监理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实施细则沉降观测01表。54。过渡段沉降观测5.4。1.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5.4.2分别在路桥、路涵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10m处、152m处、5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个观测桩。54。3。路堤和路

11、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方案6.1。一般要求6。1。.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61。2。桥梁变形观测应逐墩(台)布置测点,涵洞应逐个布置。岩石地基、嵌岩桩基础的桥涵可选择典型墩(台)、涵进行观测。6。3。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6.2观测点的布置6.2。1.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每个墩、台的测点总数不应少于4个。

12、一般在墩、台、或承台四个角处。6。2 涵洞沉降观测点设在涵洞边墙两侧帽石顶上,每涵设测点4个。6。2.3。桥涵变形观测点可参考附图6.2。4埋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附图2。31 桥涵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7.沉降变形测量7。一般要求7.1。1。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水准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7.1.2应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

13、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二等水准基点上。7。1.3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7.。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7.1.。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7.1.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点,水准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7.2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

14、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采用20mm长0cm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7。3 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7。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7.3.1。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三等1.0.。6n08nS05或DS1型仪器,按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8.3.2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二等50。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6。3。3 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视线长度()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