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1320104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44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专题集训10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集训 10 走向审美鉴赏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共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一棵老树一棵老树 冯 至 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春、夏、秋、冬,无论早晚,只是穿着一件破旧的衣

2、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周围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了;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水牛,庞大的身躯,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把它交在这个老人的手里,是十分和谐的。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也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图。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灵巧的时代。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一天了。他抱着一只小牛进来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

3、。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娇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说话,但是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经过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什么。一天下午,老牛不知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那只老牛一样。在他看来,仿佛从头到了,只是一只,并无所谓更换。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山下村庄里种的秧苗都

4、快老了,还是不能插,没有一个人不在盼望云。一天上午,老人和平素一样,吃完午饭,就赶着牛出去了。大家正在热得疲惫的时候,寂静的林场的院子里吹来一阵凉风,转瞬间烟云遍布天空。雨,继续了三个钟头,山上的雨水到处顺着枯竭了许久的小沟往下流。人人都缓了一口气,尽在雨声里乱谈乱讲,却没有一个人想起外边的大雨里还有两个生命。雨止了,院子里明亮起来,老人也牵着小牛回来了。人和牛都是一样湿淋淋的,神情沮丧,好像飓风掠过的海滨的渔村,全身都是零乱。老人把牛放在雨后的阳光里,自己走到厨房里去烘干他那只有一身的衣裤。人们乱哄哄的,仍然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干再走出来时,小牛伏在地上已经不能动了。这只有几个

5、月的小生命,担不起这次宇宙的暴力,被骤雨激死了。当晚工人们在林边掘了一个坑,把小牛埋在里边。埋葬后,老人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边坐了许久。最后,一步步地挪回来。第二天,我看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拿着放牛的鞭子,但是没有牛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眼前尽管是无边的绿色,对于他也许是一片白茫茫吧。几十年的岁月,没有一天没有水牛,他都实实在在地度过了,今天他却有如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考虑结果,暂时不买新牛。所成问题的,是这老人如何安插。他现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了,主人感念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给他一些养老费,送他回家去。家?不但旁人听了有些惊愕,就是老人自己也会觉得

6、惊奇。他在这里有几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变成一个遥远、生疏、再也难以想象的处所了。他再也没有勇气去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孙儿孙媳,但是他久已记不得他们是什么面貌,什么样的人。人们叫他走,说是回家,在他看来,好比一个远征。他这样大的年纪,哪里当得起一个远征呢 又过了几天,门外的狗在叫,门前呆呆地站着一个年轻的农夫,他说:“祖父回到家里,不知为什么,也不说,也不笑,夜里也不睡,只是睁着眼坐着。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这如同一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在山上两年的工夫,我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话,他也不知我是哪里来的人。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他还会继续在这山上生长着,一

7、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一九四一年,写于昆明节选自冯至散文集山水(1943),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与老牛在气质上更是相似,老人与老牛之间存在着某种强烈的关联。B.小牛的出生没有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动,老牛被牵走也没有给老人带来一丝悲伤,他并不在意陪伴自己的是哪一只牛。C.由“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今天他却有如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等内容可知,小牛的死去给老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D.对于老人而言,生活了几十年的这座山、这片林场俨然已成了自己的“家”,亲人们所在的那个家反而让他有陌生感。解析 (“小牛的

8、出生没有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动”错误。由“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一天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他呢,经过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什么”可知,小牛的出生还是给过老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变动和兴奋的。故选B。)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穿插着一些描写、议论。句式长短灵活,富于变化。B.文中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老人比作“天上的飞鸟”“野地里的百合花”,他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C.作者作为旁观者看着这位暮年老人,他虽不曾与老人交谈过,但似乎已经看清了老人的一生。D

9、.本文风格符合冯至散文一贯的特色,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给人凝重简练又朴厚深远的美感。解析 (“作者使用了比喻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错误。对应信息在文本第2段“他生在这里,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此处运用的是“联想、想象”,而不是“比喻”;也不是强调老人“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而是强调他没有存在感,经常被大家忽视。故选B。)3.本文标题没有拟为“一个放牛的老人”,而是“一棵老树”,试比较分析其妙处。(6分)答:_ “一个放牛的老人”为实写,指向老人的职业;“一棵老树”为虚写,使用比喻义,更有诗意美感。“一棵老树”更能暗示老人现在的和原来的生命状态,也暗示了老人最

10、终死去的结局。文章开头提到“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结尾再次提到“这如同一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文本以“一棵老树”为题,照应文章结构。4.朱自清先生曾评价冯至能“在日常的境界里,品味出精微的哲理”,请结合本文和教材中的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简要分析。(6分)答:_ 一棵老树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放牛老人在山中默默生存、死去的故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描写了朴素的自然风物,呈现了一个普通山村的兴衰变迁。两篇文章都描写了贴近日常的生存状态。一棵老树通过叙写老人对生活失去感知力来表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通过感知自然风物,表现了自然滋养人类、生命跨越时

11、空、声息相通的哲理。两篇文章均表现出精微的哲理。思维导图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文本一:深巷里的老墙深巷里的老墙 梁 衡 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

12、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所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

13、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

14、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

15、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画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

16、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摘编自2021年9月4日人民日报)文本二: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这标志着梁衡开始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体系。所谓散文的三层次美: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及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