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31970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免疫的基本特性1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 动物机体的识别物质基础是免疫细 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可以识别抗原决定簇),2、特异性: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 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3、免疫记忆:用与初次免疫相同的的抗原物质或疫苗再次加强免疫时,机体可以迅速产生 比初次接触抗原时更多的抗体。免疫具有记忆功能。二、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微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能力。2免疫稳定:将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清除出体内,以维持机体 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即识别、清除畸变和突变的细胞如肿瘤细胞。三、补体的特性:1)含量的稳定性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

2、当稳定的,不受免疫的影响。以豚鼠血清中含量最高,故在实验中一般用豚鼠血清作为补体的来源。2)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 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经56 oC30 分钟即可灭活,许多理化因素 如紫外线、机械振荡、酸碱等能破坏补体。3)作用的非特异性和两面性 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 补体系统不仅是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的因素之一。4)连锁反应性 补体系统成分中除 C1q 外,其它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 分活化后,以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5)合成部位的广泛性 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但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 的主要产生

3、细胞。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 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四、免疫应答的特点: 一是特异性,即只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物质; 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这与抗原的性质、刺激强度、免疫次数和机体反应性有关,可达数 月至数年,甚至终生;三是具有免疫记忆。五、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或异质性)1)异种物质: 绝大多数抗原是异种物质。2)同种异体物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或细胞。3)自身物:如眼球晶状体、甲状腺蛋白等平时不能进入血流,一旦外伤或其他原因 进入血流,可刺激本身产生抗体;自身的组织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机体识别

4、功能紊乱。2分子大小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通常在1 万以上,且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因分子量越 大,在机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并且其抗原表位也越多,有利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3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 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抗原分子除了要求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外,相同大小的分子 其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不同,它的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分子结构和空间构 象越复杂的物质免疫原性越强。分子构象稍有变化其抗原性也会随之改变。4物理状态和易接近性不同物理状态的抗原物质其免疫原性也有差异。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 强。如果抗原的空间构象改变则其易接近性也改变。5. 进入机体的途径 抗原物质只有完

5、整进入免疫应答场所,如脾、淋巴结和血液循环,才 能产生免疫应答。六、补体具有以下生物学活性(没时间记先别记):(1)溶解细胞:是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屏障。(2)参与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片段可以趋化嗜中性粒细胞。(3)调理吞噬作用对靶细胞的粘附作用和调理作用加速了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是机体抵抗全身性细菌、真 菌感染的主要防御机制。(4)清除免疫复合物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片段可以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5)调节免疫应答 补体成分可以在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加强免疫应答和免疫效应。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利用膜表面的抗原受体,与APC分子表面的抗原肽结合的过程。

6、 CD4+ 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MHCII分子参与;CD8+ 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 MHC I分子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的的分子基础是其表面抗原受体(TCR)和共受体(CD4和CD8) 参与抗原识别的除了 TCR外,还包括一些协同刺激物,如共刺激分子CD28、共刺激细 胞因子 IL12 和粘附分子 CD2 等。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所有T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分子结合,形成 TCR-CD3复合体。同一个T细胞的TCR完全相同,所以每个T细胞只能识别一个抗原肽。每 个T细胞表面约有30000个TCR分子。CD3分子负责将抗原肽信息传递给细胞内,引起细胞 活化。七、抗体产生

7、的动力学(或产生规律)1、初次应答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也就是某种抗原首次进入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过程称为初 次应答或初次反应。初次应答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潜伏期。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在一定时期内查不到抗体或抗体产生很少,这一时期称为潜伏期, 又称为诱导期。潜伏期的长短与抗原的性质有关,细菌抗原经57 天,在血液中才有抗体 出现,病毒抗原为34天,而毒素、类毒素需23周左右才有抗体产生。(2)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产生 IgM 抗体,接着才产生 IgG。(3)此阶段所产生的抗体总量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2、再次应答动物机体第二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体内产生抗体的过程称为再次应答。再次应答有以下几

8、个特点:(1)潜伏期显著缩短。当第二次进入相同的抗原后,开始时可出现原有抗体量降低,称为阴性期。在此时期, 由于一部分抗体与再次注入的抗原结合,使机体抗体量暂时减少,但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复合 物对免疫细胞有更强的刺激性,使抗体水平很快上升(约23天)。(2)抗体含量高,而且维持时间长。 再次应答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抗体多达几倍到几十倍,并能维持 很长时间,才渐渐下降。(3)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大部分为IgG抗体,而IgM很少。3、回忆应答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一定时间后在体内逐渐消失,此时若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 抗原物质,可使消失的抗体快速回升,这称为抗体的的回忆应答(反应)

9、。再次反应和回忆反应都是取决于体内的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的存在。包括记忆 性T细胞、IgG记忆B细胞、IgM记忆B细胞、IgA记忆B细胞等。当机体与抗原再次接触时,各类抗体的记忆细胞被活化,然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 IgG或IgM抗体。粘膜免疫:指局部粘膜组织及免疫活性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发生的一种可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和组织损伤的异常免疫反应八、变态反应分类: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特点:1、特异性IgE介导的2、出现快,消退也快3、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出现严重组织 细胞损伤 4、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临床表现: 1.全身性过敏反应(1)药物过

10、敏性休克(2)异种血清过敏性休克2局部过敏反应(1)皮肤过敏反应(2)呼吸道过敏反应(3)消化道过敏反应II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特点: 1、多数有个体差异(输血反应除外)2、抗体IgG、IgM,补体、吞噬细胞、K细胞参与反应,结果使靶细胞溶解、损伤3、由细胞本身的表面抗原或结合到靶细胞上的抗原引起临床表现: 1、输血反应 2、新生幼畜溶血性贫血 3、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特点:1、反应是由中等大小的复合物沉积引起而引起炎症,有组织损伤; 需抗体、补体等参与反应;3、个体差异。临床表现: 1.血清病 2、自身免疫复合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链球菌感染

11、后肾小球肾炎4、类风湿性关节炎5.Arthus反应一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W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特点:(迟发型)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TDTH)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 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特点:1、反应慢(12h以后),2-3天达反应高峰,消失也慢,持续时间可长达7-10d。2、由致敏T细胞介导完成,抗体、补体不参与3、无个体差异临床常见: 1.传染性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核菌素变态反应2.接触性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 血清学的一般规律看书或 PPT九、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1.抗体:是关键因素。抗体的来源、浓度、特异性与亲和力直 接影响血清学反应的结果。来源不同,反

12、应性存在差异。家兔等实验动物较好,人和马等大动物的免疫血清不太适合 免疫反应,禽类的免疫血清不能结合哺乳动物的补体。抗体的特异性与亲和力是血清学反应中的两个关键因素。早期抗体特异性好亲和力低,晚 期抗体反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很强,但亲和力较低2.抗原:抗原的理化性状、抗原决定簇 的种类和数量均可影响血清学反应的结果。颗粒性抗原凝集可溶性抗原沉淀单价抗原不出现可见反应粗造型细菌易自凝红细胞同 IgG 类抗体不直接出现凝集3.电解质:第二阶段必须要有电解质的参与,来中和胶体粒子上的电荷,使胶体粒子的电势 下降,促使抗原抗体复合物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可见的沉淀物或凝集物。常用的电解质是:生理盐水(0.

13、85%)。 特殊需要时可用复杂的缓冲液。但马立克氏病毒、法氏囊病毒等的琼脂扩散试验,常用 8%NaCl 才出现沉淀线。4.酸碱度: 合适的pH值一般为6-9。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理化性质,例如pH达到或 接近抗原的等电点时,即使无相应抗体存在,也会引起颗粒性抗原非特异性的凝集,造成假 阳性反应。不同类型的抗原抗体反应合适 pH 值不同。对流电泳 pH 值为 8.6,补体参与的溶解反应, pH 值为 7.3-7.4,做细菌凝集试验时 pH 值必 须在4-5 以上。5温度: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范围是15-40,常用温度为37C。当然,不同的试验都有其 不同的合适反应温度。温度主要影响反

14、应速度,较少影响反应结果。温度低,反应速度慢,但结果易观察。如4C时。 温度高,反应速度加快,但若温度过高,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十、体液免疫反应的一般规律 抗体产生的动力学和规律。 初次免疫: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也就是某种抗原首次进入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过程,称 为初次应答和初次反应。再次应答:动物机体第二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体内产生抗体的过程称为再次应答。 最适比:当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最多,上清液中几乎无游离抗原或抗体存在,表明 抗原与抗体的浓度比例最为合适,称为最适比。十一、T细胞的主要表面受体: TCR:即T细胞抗原受体,指所有T细胞表面识别和结合特异性

15、抗原的分子结构。 CD2:即红细胞受体,是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是与某种动物(绵羊)红细胞相结合的非特 异性受体。 B 细胞无此受体。 CD3: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与TCR形成TCR-CD3复合体,向细胞内转导抗原信号。 CD4:是T: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重要表面志,与MHC-II分子结合,并起抗原信号转导作用。 CD8:是Tc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与MHC I分子结合,并起抗原信号转导 作用。十二、补体的特性:1)含量的稳定性 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当稳定的,不受免疫的影响。以豚鼠血清中 含量最高,故在实验中一般用豚鼠血清作为补体的来源。2)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补 体成分对热不稳定,经 56 C,30 分钟即可灭活,许多理化因素 如紫外线、机械振荡、酸碱等能破坏补体。3)作用的非特异性和两面性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补 体系统不仅是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的因素之一。4)连锁反应性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1q外,其它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 后,以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应。5) 合成部位的广泛性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但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 要产生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