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
2、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表明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将那些无耻小人比作鸷鸟,说明他们必定会失道寡助。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答案:C2对选文离骚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揭示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澜变化。B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不同流合污。C语言上运用了许多联绵词,如“陆离”“芙蓉”等,富
3、有声韵美和表现力。D诗人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叙说了自己流放的经历。答案:D3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比喻自己与众不同的品格?答:_答案:诗人用“鸷鸟”“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等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高洁和清白。4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歌的内容。答:_答案: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决不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二、语言运用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
4、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_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6在对待文化遗产上,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本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于韩国
5、端午节“申遗”成功这个结果,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今增强国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另据专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两年才能申报一项无形遗产,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韩国的端午祭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都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韩国申遗成功值得我们思考,他们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中注入了现代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答:_答案:需要
6、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实现现代转型;借鉴他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申:申述,说明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攘:忍受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信:确实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解析:选A。A项,“申”应为“重复、加上”的意思。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析:选D。A项,“民生”句中指“人生”;B项,“流
7、亡”句中指“遭受放逐或突然死去”;C项,“改错”句中指“改变措施”。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擦擦眼泪啊,哀伤人生的多灾多难。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在我的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我也不后悔。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这本来就是古代圣贤所看重的。解析:选D。D项,“死直”应为“献身正道”。4下列句子与课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
8、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D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选C。C项,后两句应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即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内容极其丰富。它结合诗人大半生经历,抒发复杂沉痛的感情,展开了楚国政治状况和政治斗争的广阔画面,表现了对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热烈追求,反映出作者热爱楚国的一片赤子之心。C屈原,名平,字原,春秋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9、与楚国同姓,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D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解析:选C。C项,“春秋时期”有误,应为“战国末期”。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
10、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6下列各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余心之所善兮善:爱好,崇尚B谣诼谓余以善淫 诼:诬陷中伤C固时俗之工巧兮 工巧:巧妙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境遇困窘解析:选C。C项,“工巧”应为“工于取巧”之意。7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对人生艰难的感叹。B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出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解析:选C。C项,的“民心”应该指“
11、我的良苦用心”。8从诗中看,屈原是如何对待不公平待遇的?(用原文诗句作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现了他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和疾恶如仇的斗争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拜谒屈原祠 杜鸿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返钵的意味。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阴深处。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留的大字。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剔尽了芜杂的尘世之嚣。走到祠的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
12、老人的铮铮傲骨。每向他迈进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在那群雄诸侯割据的年代,依我之心,本可以做一位回到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磐钟。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非常不可逆转。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汨罗无辜,江山不幸。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大得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倒是这条名不见经传的汨罗河,成了伟人的归宿。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惟一的结果。屈原是一种入世的、积极的人生。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子的另一种结果。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他们没有任何其它出路。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绝对。这就决定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于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他之身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