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课 祝福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1881_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二、作品简介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
2、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
3、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三、整体感知:1、 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写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2、 找出三处描写祥林嫂眼睛的语句,体会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预习自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钝( )响 寒暄( ) 朱拓( ) 间( )或 悚( )然 踌蹰( ) 不更( )事 谬( )种 淡( )然 俨( )然 雪褥( ) 瑟( )瑟有声 尘芥( )堆 形骸( ) 脸颊( ) 沸反
4、盈( )天 贺家墺( ) 荸荠( ) 絮絮( ) 呜咽( ) 驯( )熟 桌帏( ) 讪讪( ) 咀嚼( ) 渣滓( ) 瞥( ) 拗( )不过 蹙( )缩 门槛( ) 窈( )陷 惴惴( ) 歆享( ) 牲醴( ) 蹒跚( )2、根据拼音写汉字寒xun( ) zhu zhu( )不安 xn( )熟c( )缩 xn( )享 牲l( ) pn shn ( )信息链接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一、社会生活环境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及其他封建礼教、封建神学迷信思想一直在统治人们的头脑。祝福创作于1924年,由小说中写到的“大骂其新党”,“骂的还是康
5、有为”,可推知小说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至1924年之间中国社会现实特别是农村的生活现状。虽然已进入20世纪,已历经几次革新,但中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祥林嫂生活的鲁镇更没有什么变化。四叔“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鲁镇的人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拜的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四叔的书房“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些都表明
6、鲁镇的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统治依旧。人们信奉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教条。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似“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压在人们的头上,人们变得愚昧、麻木、落后。一方面,寡妇被婆婆绑回去卖掉是合理合法的;一方面,寡妇再嫁又是伤风败俗被歧视和排斥的。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妇女无权拥有丈夫家的房子,族伯有权收回房子。人们鄙视失去丈夫的祥林嫂,嘲讽她改嫁留下的伤疤,咀嚼赏鉴她丧夫失子的悲哀,远远的躲避她,怕她给自己带来晦气,以致走得连拄着的长竹竿下端开了裂,她乞讨的破碗还是空的。以祥林嫂那样的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能不死
7、吗?钱谷融先生说祥林嫂“主要就是被程朱理学所崇奉的旧礼教迫害死的”。二、人物周边的人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小说中的“我”。“我”在祥林嫂看来“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可我却没有给予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的祥林嫂所渴望的应有的帮助。“我”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有无的回答,概括起来是三句话:(1)“也许有”;(2)“也未必”;(3)“说不清”。第一句回答,在“我”看来自以为是慰藉的话,“不忍心”增添末路人的苦恼,而在祥林嫂看来却觉得这对灵魂的有无的一个似疑实断的答案,对她“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的疑惑是一个冲
8、击。第二句回答,在“我”看来是意识到前面的答话已经给对方增添了苦恼,只好吞吞吐吐地支吾其辞,而在祥林嫂看来却惊魂未定,由地狱想到死后的痛苦,使她的痛苦增添了一层。第三句回答,在“我”看来是怕“负若干的责任”的含混之辞,然而,这些答话却在祥林嫂死寂的心灵中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多少也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结局的到来,促使她带着对死后的恐惧离开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也是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的人。柳妈。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还要给雇主帮佣。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的邪说和“饿死事
9、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教条,所以,她对祥林嫂再嫁时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她虽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却认为祥林嫂当时“索性撞一个死”。她一脸“诡秘”地给祥林嫂讲阴司的故事,在她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祥林嫂跳出苦海,并非要置她于死地,可惜的是这个“善”已经在封建礼教的棒子下转化为“恶”。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找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支撑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她是一样地把祥林嫂往死里赶,是一样使祥林嫂精神上增加痛苦。鲁四老爷。他是当时农村
10、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人性早已泯灭。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轻视祥林嫂,厌恶她是个寡妇,只因祥林嫂能干和四婶的坚持,他才皱一皱眉,勉强留下她。他支持婆婆绑走祥林嫂,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他冷酷地打击再次丧夫并失去儿子的她,祝福时不让她沾手,说她“伤风败俗”“不干不净”会玷污了祖宗。最后残忍地把孤独无靠的祥林嫂赶走。祥林嫂死了还被他骂作“谬种”。鲁四老爷代
11、表着封建礼教宣布祥林嫂的死刑。鲁四婶。四婶头一次留下祥林嫂是看祥林嫂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走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来麻烦,责怪卫老婆子办事不周。之后惦记祥林嫂并不是因为关心祥林嫂的命运,而是自己所雇佣的人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都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先是“不满”,进而“警告”,最后将祥林嫂赶出门。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剥削的对象,是一样把祥林嫂往死里赶。祥林嫂的婆婆。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把祥林嫂卖掉,狠心地看着小儿子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祥林嫂的头拜堂,可见其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可以这么说,祥林嫂第一次守寡是走向悲剧的第一步,而婆婆逼她再嫁是她
12、走向悲剧的关键一步。我们再来看其他人。在祥林嫂再次遭受丧夫并失子时,族伯来收走了她丈夫留下的房子,这把她推向了无家可归、无处安身的地步。她只好再次来到鲁镇,“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和他们讲阿毛被狼吃的惨事,开始,镇上的人颇有些同情,但不久,男人们听了“没趣的走了开去”,“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一点泪的痕迹”,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对她的死,短工很“淡然”。 【探究案】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提示:这句
13、话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2. 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提示: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3.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提示: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提示:“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5.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作赏析。精句: 赏析: 探究点二 文本理解1. 本文在叙述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倒叙顺序,这种叙述顺序有何作用?2. 说说“我”的形象及作用。探究点三 综合探究 1. 如何看待文中主人公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2. 讨论多次关于祝福的环境描写,概括其作用。思考文章题目“祝福”有何深刻含义。 【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