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使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使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课堂提问的学生问卷调查表的分析同样的问卷,同样的老师相隔一年的时间,调查结果相差甚远。比如问卷的第一题“你的学习成绩如何?”A级率由原来的15%上升到现在的85%,还有问卷的第九题A级率由原来的9%上升到现在的64%,如此大的差异我认为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自信心和积极性所导致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是使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信心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
2、搏,去奋斗。“困难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转化“困难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困难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存在不自信心理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内隐性”。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会瞧不起自己,从而在心中存有一定的阴影。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
3、重,具有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去扶植他们表面冷漠而实际强烈、敏感的自尊心,要有善于聆听和启发的艺术,因势利导,以理晓之,以情动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满含期待,恰当鼓励,激发孩子自信心,同时也要改善班级的人际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气氛。三、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
4、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和好学生相比,因为有些“困难生”根本无法达到优秀的成绩,只能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拿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困难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困难生”的转化。其次,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一、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意义学生课堂发言少,令老师有时也颇为无奈,教学难以高水平发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学的“瓶颈”。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因此,在教
5、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应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3、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有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5、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有利于学困生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二、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提问,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呼应,是教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教与学互动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作出很好的回答,举手率较低,既影响了
6、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情绪。这种现象,我们农村小学,成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后进生”的数量相对增多的班级,尤其严重。分析原因,我认为学生上课不愿回答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体现在教师方面的:1、所提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回答;2、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3、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表述不清楚,学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4、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5、提问时教师态度过于严肃,学生情绪紧张;(二)体现在学生方面的:1、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2、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同学取笑,不愿回答;3、性
7、格内向、胆小,不敢回答;4、不想让同学指责为爱出风头;5、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6、学生有从众心理。三、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措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提高班级举手率,就必须了解相关学生的真实原因。学生也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工作过细,多与学生交心,交朋友,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造成这些学生不举手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针对以上现象,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工作的一些有效方法与大家共勉。1、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农村学校的学生,见识不广,知识面不多,经验有限,对许多问题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同时还应看到
8、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用博大的胸怀去对待他们,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2、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心里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消除他们身上存在的害羞怯懦、担惊受怕的情绪,使学生在说话时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因而,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参与学习。3、用表扬的语气激励学生。人人都有喜欢受表扬的心理,特别是孩子。我们要让学生举起手来,就应该少给予批评,多给予激励,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举起手来。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轻言否定。可以说些“很好、非常正确”、“你回答得很漂亮”之类的话
9、;对回答不完整的或部分正确的,教师要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可以说:“回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的话;对学生差和平时少举手的同学,不管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表扬他们能主动回答问题,可以用“进步多了如果那样就会更好”等话。4、多一些重复,使学生领会题意。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因为没有听清问题而不作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对所提出的问题反复重复几次,对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也进行必要的解释,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解答问题。5、多一些观察,使学生恢复注意力。对上课没有听讲,完全没有思考问题的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不应斥责、讽刺、挖苦,或让学生站着以此让他难堪,也不能坐下了之。可以把问题的结果
10、以选择、判断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其从中作出选择。也可以暂时请他坐下,给他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作出回答。对他的回答要给予评价,如回答的思路是否新颖、表述是否准确等,通过提问把该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6、多一些理解,使学生融入课堂。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要了解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不能一味地强求学生回答问题,而要尽量缩短和学生的距离,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是学生和教师有隔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面前,用亲切友好的语言、和善的微笑对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时,可以翻看学生的笔记本,捕捉学生的特长、优点等加以表扬,如笔记的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插图新颖等,通过这些,打消学生的敌视心理。7、问题思考要充
11、分,不要为回答而回答。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发现学生领会错了或做错了,应给予足够的重新思考、改正机会,让他们想一想,做一做或提出疑问。这是一个让学生自己调控自己,自己矫正和自我反馈的绝好过程。课堂中“让费”的一点时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完全值得的。8、问题设计要有效,不要草率提问。学生不明白老师的提问,怎能让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范围要小,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减少那些大而空或无价值的问题。如“你们明不明白啊?”,“好不好啊?”学生往往机械的回答“明白”“好”。究竟明白了吗?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有多少是有价值的问题?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思维活动?9、学生意识要沟通,需达成共识。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是因为怕答错了被同学嘲笑。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意义还不胜了解。可利用合适的机会告诉学生,通过提问老师不仅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水平、思维能力,还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理解和接受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提问做出回答,必将锻炼、培养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回答一个问题的实效远大于解答一个习题的作用。使全体学生明白课堂提问。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全身心的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