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299450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六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七)中国的古代艺术一、选择题1“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 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即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W ft龙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 成为表音文字 与书法相伴而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 B.C.D.解析:选B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故正确;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意文字,故错误;象形文字有艺术美感,也是 书法,故正确;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故正确。B

2、项符合题意。2. 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ABCD解析:选C殷人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件,然后记录到兽骨或甲骨上,因此殷 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甲骨文,故 C项正确。3. 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A. 效法道家B.有意无法C.形神兼备D.超越古人解析:选C由材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王僧虔主张 要形神兼备。4.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ABCD解析:选C 篆书之后是隶书,A是篆书;B是楷书;C

3、是隶书;D是草书。故选 Co5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B.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 强调个性追求写实D. 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解析:选D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 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此时理学还未兴起, 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 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 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6.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

4、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 人物画,形神俱备B.花鸟画,浓墨重彩C.山水画,重视写实D.文人画,重视写意解析:选D本题材料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文人画,重视写意,因此选D项。7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 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 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 )A. 佛教开始传入我国B.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 古代绘画博大精深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解析:选D 魏晋南北朝时

5、期的绘画反映社会动荡人们寻找精神寄托;隋唐时期的绘 画突出享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世俗场景反映了经济发达状况F市民生活特点。即不同时期的绘画,反映出了当时的生活特色。屯a ,砂囲.B.风格多样化D.趋向世俗化&下列是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A.文人画流行C.宫廷画活跃解析:选 B 赵佶,即宋徽宗, 锦鸡图属于宫廷画, 货郎图是风俗画, 溪山清远图是山水画, 六君子图是文人画。说明宋元时期绘画风格的多样化,故选B。9郑板桥的墨竹图修竹数根,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虚实,傲气风骨,是文 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的风格是 ( )A. 着重抒发个

6、人的情感B. 力图表现真实的景象C. 极力描绘多彩的现实D. 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解析:选 A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 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 A项与题意相符。10. 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 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解析:选 B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信息“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

7、成”可以推断“感动”是一种意,即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选B项。A项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特点,但是材料未体现这一点;C项是指的书法艺术;D项是指的写实的绘画。11. 【加试题】清朝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 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 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 曲是 ()A.徽调、秦腔B.昆曲、徽调C.昆曲、汉调D.徽戏、汉戏解析:选 D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 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故 D项正确,A、B C三项错误。12【加试题】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历史

8、上曾经有皮黄等称呼B. 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逐渐形成C.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D. 徽戏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解析:选 D 清代乾隆年间徽戏进京是京剧形成的重要过程,但京剧正式形成是此后各 剧种融合的结果,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 她们以独特的 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 其故,答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 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 就是注重、 追求表现精神面貌。 “以形写神”, 乃至

9、“得 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1) 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2) 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3) 中国书画艺术中最能体现“得意忘形”“以形写神”的各是什么?解析: 第(1) 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 (2) 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 答案。第 (3) 问,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答案: (1)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2) 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 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3) 草书,文人画。14【加试题】阅读

10、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 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 沉溺声色,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 (1525 年) 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 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 下场始归”。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 春祈秋报、 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 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清人焦循 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 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 三庆徽班进京, 逐渐

11、吸收了京、 秦二腔独擅梨园, 因此京剧的 前身即为徽剧。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 于是形成徽汉合流, 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 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 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 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 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1)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 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3) 材料四的两种观点是否合适?你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以后戏曲艺术迅速发展的原因。第 (1) 问,注意归纳两则 材料的要点。第 (2) 问,要结合材料中“徽汉合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第(3) 问,首先对材料四的观点加以评判,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答案: (1) 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3) 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加以珍惜和 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