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29651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doc(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五问之一 为何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浙江省制定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并于2012年秋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 为此,本报将涉及深化高中新课改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进行系列报道。核心提示 2011年8月4日,刘希平厅长在全省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上的讲话,

2、吹响了深化课改的集结号。从此,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教研部门等开始投入到为深化课改作准备的行列中去。 集结号中,最响亮的音符是“两个颠覆性”对长期实行的课程体系的颠覆性改革,对划一育人模式的颠覆性的变革;最核心的符号是“减与加”减少必修,必修课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增加选修,选修课学分从28学分增加到48学分。这样的变化,使得我省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结构开始趋近,逐渐吻合;这样的变化,必然带来课程的“三个交给”把更多的选课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记者述评 深化课改,一场将课程的内在价值最大化的“革命”

3、 本报记者 言宏 小青是一所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成绩一直不错,刚刚经受了2012年高考的洗礼。高考完,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有关高考的资料包括高中课本放进几个早就准备好的大纸箱,准备束之高阁。“再也不用做题目了,高考终于结束了!”他高兴地大叫。当记者问到他的兴趣特长和想考的高校和专业、他未来的打算时,他迟疑地说:“本来我喜欢画画和写作,高中课程太紧,什么爱好都没了。理想的大学也想过,爸爸妈妈查了很多学校,但一切要看高考成绩,成绩来了才能定,反正我也没啥特长,只要是名校,到哪个学校都行,等通知吧。” 一抹犹豫与茫然浮现在他眼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小青这样的学生并非个别,在高中统一课程和

4、统一要求下,他们的个性被磨灭,兴趣爱好被压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成了一个个标准件。正在进行的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会改变这一切。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目前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必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既是适应现阶段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提出中国高中正在发生转型,高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当满

5、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或者说在课程和考试中满足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不同需要;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提出了高中的性质应该是“基础+选择”,高中的任务应该是完成普通教育,造就健全国民,帮助学生完成初次选择。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都给我们的改革以启示。 我省起始于2006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课程改革较好地推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加强了学校的课程意识,催生了一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但改革并没有改变教学过度应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新课程理念还未转化为自觉行动。存在新课程推进与改革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空间不足,个性发展仍未得到应有关注,育人模

6、式转型效果不佳等问题。 改革不进则退。只有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巩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成果,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底,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有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转变育人模式,首先应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现阶段以必修课程为主宰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必将会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

7、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据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介绍,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多样化、选择性、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是这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本原则。推进高中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

8、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教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又要积极稳妥,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分步到位。 韩平认为,要做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必须改革社会各界人士由来已久的过分功利的文化价值观,真正让人们意识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幸福。专家视线 寻求高中办学新模式,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裴娣娜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教育创新是目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

9、的重要问题。如何变革现有的学校课程体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事实证明,以创新挑战危机,谁最先把握了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如何站在战略发展高度来认识当前浙江省深化高中课改的这一重要举措,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聚焦并取得共识的。 一、关于对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改战略意义的认识。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改战略意义在于: 一是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关于教育诉求的回应。 中国正处于社会的现代转型关键时期,社会变迁的核心在于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主题。 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场

10、课程改革研究的核心价值。我们追问的问题是:普通高中是搞均衡还是发展个性,这个问题真正解决了吗?事实是:考试领导教学,考什么教什么,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分数决定一切的评价标准,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结果正如有的学校对目前中学生学习状况的描述:重视记忆,缺少思维;重视书本的学习,缺少动手的学习;重视逻辑,缺乏想象;重视继承,缺少批判;重视细节,缺少系统。学生的学习缺乏想象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 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解决人自身的发展与价值问题。人的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使学校实现跨越式超常发展的生命力,是激发教育工作者潜在创造力的源动力。这一主

11、题形成了课程改革研究的论域(范畴)和主线,这就是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以人的发展为本”这一价值目标定位,从根本上反映了学校课程建设研究主题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化,导致的是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而实现功能、形态上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认为,这正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是高中学校教育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自身改革需求。 目前浙江省高中学校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个新挑战是关于普通高中办学价值功能的重新认识。随着浙江省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

12、育的大众化和走向普及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中教育的实际功能和地位已经发生了现实的变化。高中教育开始具备义务教育的延续和提升、高等教育的预备、职业生涯的过渡和衔接三种功能或形态。适应这一变化,高中教育迫切需要突破原有办学体制而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加宽松的自主发展的决策权力,从而强化学校的发展责任,突出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实现学校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提升学校领导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改革的切入点正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研究的定位在于: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模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办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这就是:价值目标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制度与管理系统以及校长的领导力,其中,

13、由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育人模式系统的内涵。而育人模式系统改革的实质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中课改将可能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三是为形成中国课程改革的多种实践形态和理论学说提供思想资源。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国以来我们主要是从苏联和西方引进课程理论。己有的课程理论远远不能解释和说明丰富的课程改革的实践。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变革性实践。通过课程改革,获得经过时间的积淀和实践的检验,带有原创性、且具有中国本土气息的生动丰富的经验。我们认为,这种产生于变革性实践基础上的学校课程建设所积累的生动鲜活的经

14、验,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学术价值。只有立足于对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及认识的总结提升,才能为中国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经验的实质在于创新而不是工作措施。在这个意义上,浙江省高中课改的成果不仅仅是属于浙江的,它也是国家的。 二关于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的突破点。 课程改革,以研究问题为核心而不是去构建理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高中课程必修与必学内容偏多,模块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要求过高,学生学业负担重;(2)选课走班实施困难,学生选择性较少;(3)校本课程缺乏特色;(4)现阶段基本为必修课主宰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新一轮

15、高中课改是以始于2006年的前一轮课改为基础,但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建高中课程内容、确立学生自主选课的相关制度、建立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等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三关于课程改革标志性成果的体现。 浙江省作为国家改革试点项目单位,新一轮高中课改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应主要体现为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成长和实现学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具体涉及以下五方面内涵。(1)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的个性与才能发展;(2)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育创新文化;(3)创建具有生成性的学校生态制度与管理系统;(4)营造内外部良好育人环境;(5)塑造具有“生成”意识、“理论”气质、“变革”能力的校长(领导力)。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适应了国家社会变革发展需求,是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平台,通过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在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旨在为学生的自由全面之个性化发展创设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浙江省的课改将通过汇入全国课程改革的大潮,为建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代形态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本文作者裴娣娜为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内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的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