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2963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心理品质 淡水第六小学 黎利娴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根据调查表明,当今小学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多表现为厌学、考试紧张、意志薄弱、人际关系恐惧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对学生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冶疗和疏导,而是针对更广泛的普通学生,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个性,即发展为主,预防为辅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心理健康的重点,从开展之初的心理辅导及咨询,转移到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个性的培养上。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

2、良好的心理品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我们培养和塑造学生品质的前提。1、家庭方面。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比学校、教师的影响还要深远、持久。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不懂得孩子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甚至连平等对待孩子也做不到。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

3、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2、学校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 不少学校应试教育主宰,教师仍在抓所谓的教学质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后进生,给孩子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使孩子产生恐惧感,严重的形成心理障碍。除此以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同龄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师生关系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3、社会方面。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家庭与学校是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社会变化必然影响家庭、学校以及个人。如父母下岗了,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变得自卑、郁郁寡欢。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不仅要给孩子以爱,更

4、重要的还要给孩子以教育。1、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良好的生活素质。个人生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自己生活的幸福,生活素质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密切,生活素质是保证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部分虽品学兼优,但生活素质欠佳。这不仅加重了家长、教师的负担,而且还直接制约了孩子的成长。这几年来,许多儿童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疾病增多,无不同他们的生活素质欠佳有关,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生活素质。2、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孩子终身的财富。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可以排除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积极有效的利用时间,克服不良习惯和消极情绪,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5、和做事。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要想取得一点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做的比别人好,就必须不懈努力,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且也会主动去学习,不用别人督促,而这些品质正是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所不具备的。而我们为人父母的,大多数心疼孩子,总是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认为孩子还小,不必那么认真,其不知有些事从眼前看很小,但从长远看,这些事却是锻炼意志的大事。例如,从看电视一事来看,有些孩子抵御不了电视动画片的诱惑,总想看个没完,因此,耽误休息,影响学业。那么我们不如这样,平常定时给孩子看一些健康的儿童节目,双休日可以给孩子加多点时间收看,这样我们既给他了玩

6、的机会,又对玩进行了时间限制,免得孩子玩上瘾。我们要教孩子处理好主要与次要、责任与嗜好之间的关系。任务当前,乐于付出努力,正是良好意志的表现,孩子会在大人坚持原则的态度影响下,慢慢地学会自我克制,逐渐地会有较强的责任心。3、教育孩子懂得用勇气面对挫折。我们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宠爱和优越的条件,使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常以消极反映方式来对待,如攻击别人以泄怒气,固执、倒退、厌世等。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抗挫折心理。首先,我们要使孩子认识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懂得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无论在哪里生活,个人的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遭遇挫折也是难免的,所谓“心想事成”“梦

7、想成真”“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理想。实际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有某方面的目标不能实现,总有事情办不成功,总有天灾或人祸,因此,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是挫折轻重程度不同,产生影响不同而已,因此,要有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正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所缺少的。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1、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力求做到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的特点。因此。他们善于对自己身边的人进行模仿。在美国,有人做了这么个有趣的实验:

8、把一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配一个教师,待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之后,主试者分别要求四组学生为孤儿院幼儿捐款。第一组教师向学生宣传应当捐款,同时自己慷慨捐款;第二组教师宣传不必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第三组教师宣传人应当捐款,自己却不捐款;第四组教师宣传不必捐款,自己却捐款。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没有一个人捐款;第三组绝大多数没有捐款,少数人捐了款;第四组大多数学生学着教师捐了款。从这个实验可以说明:说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微小的,实际的榜样却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还告诉我们:当榜样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有专家研究表明,学生入学后,有40%的学生把教师

9、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应经常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默默地按照教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个性。 2、教师应采用大量反复的说服教育,从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小学生,因此,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这就需要在说服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如对于生活中的虐待老人现象,假冒商品现象,争座抢座现象,赌博现象等,都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评一评,在说评的过程中,教师便可发挥自己的机智,恰当运用方法,说服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错误或模糊认识,改正其错

10、误观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作为教育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应力求自己以愉快、健康的情绪与情感去感染学生,用情景教育法熏陶学生。心理学说,人们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育学说,教育 活动既是师生间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过程。这也就告诉我们,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使学生产生积极而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和谐民主的教育或教学情境。如课堂教学中的愉快、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升旗仪式中的庄严、肃穆气氛;活动教学中的活泼、快乐、详和氛围等。实践证明,良好的教育教学情境会使

11、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或得切身体验。这种情境教育法,不仅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4、教师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就是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免不了会出现一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惰性,这就需要如今的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为此,他们有着犹豫、盲目、执拗、鲁莽、顽固的不良品质。作为教师,就要用意志磨炼法来培养学生自制、坚持、刚毅、果断的良好心理品质。要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服从集体意志。例如,班级中可举行一些野炊、包饺子、拔河等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一

12、些不良品质,诱导他们自觉地磨炼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 四、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人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才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需要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还要展开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班会、团队会、心理专栏、心理讲座、劳动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中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空气,创造一个和平、民主、安定的社会环境,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必然。总之,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全社会都应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通过多种途径多方面的教育,方可在被教育者身上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我们要抛弃空洞的说教,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才能使全质教育真正得以实施,才能使他们尽快地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适应未来社会建设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