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29553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老龄化时代社区养老的新路径基于苏州地区的实地调研摘要:当前,我国正面临老年社会的挑战,老年人口比重日益增加。随着“421”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堪负重,功能逐步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一个有力的支撑与有益的补充。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会养老资源,给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对于多元化的推动养老事业,对于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各个城市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我国各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问题。本文以苏州的社区养老

2、服务发展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ging society ,whats mo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is increasing rapidly. With the changes in “four two one ”family structure,traditional mode of family pension can not bear the burden and it

3、s function is gradually weakening.In this cas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 system is a powerful support and useful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one.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s based on community and integrates social endowment of resources to the elderly to provide free or low compensat

4、ion services .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ause in a wide range and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Our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ause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so that it is flourishing in our cities. However, we must s

5、ee clearly,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is not long, there are problems of different degrees in each urban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we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problems it faced with and give some relevant s

6、uggestions.一、 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定社会中,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简言之,是指老龄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定量标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社会总人口比重超过7%,那么该社会就可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目前面临老年社会的严峻挑战,老龄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和趋势。一是老年人口总量大。截至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二是老年人口

7、增长速度快。美国有关统计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的时间分别为:法国115年,瑞典85年,美国66年,而我国预计只需25年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银发浪潮”不可逆转,按照这个速度,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4亿左右,届时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沈瑞英、胡晓林:浅析中国城镇养老模式,前沿,2009年第1期。三是未富先老。发达国家社会在进入老年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时就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8、四是高龄化明显。我国目前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年以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将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10年将达到1700万,成为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年龄组。 除此之外,我国老龄化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尤其集中于大中城市。笔者所在的苏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苏州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0%,而且老龄人口每年以0.3%-0.4%的速度增长。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要的家庭结构以及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和丁克家庭的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又因受到经济条件和老人养老观念的制约,也很难实现预期

9、的养老目标。为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苏州于2004年提出了“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即每个街道设立一个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一个养老服务站,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方位覆盖。“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中心为抓手,以服务站为辐射范围,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不仅使老年人在不离开家庭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相关服务,而且保障老年人仍然拥有熟悉的环境与人际关系。可以说,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益补充和支持,应成为我国城市今后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二、 研究现状和问

10、题提出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不少学者对社区养老进行研究。国外关于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先发展机构养老,在发展机构养老的过程中发现机构养老的不足,进而探索一种新的、人性化、能使老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养老模式,也就是社区照顾模式。关于社区照顾的研究主要是从社区照顾必要性、内涵和社区照顾实务等视角进行的研究。社区照顾必要性视角的研究,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有的学者认为,在家庭结构不再胜任老年照顾任务时,“社区应成为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可靠去处”。 Rhonda J.V.Montgomery,Edgar F.Borgatta and M

11、arie L.Borgatta,2000.社区照顾内涵视角的研究,亚当帕菲(Adam Pavey& Demi Pstsios,1999)将社区照顾分为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非正式照顾是指来自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的照顾;正式照顾是指来自私营部门、志愿者、慈善机构和团体的照顾。 Adam Pavey&DemiPstsios, Formal and Informal Community Care to OlderAdul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Issues,Vol 20(3)

12、Fall1999.巴利(M.Bayley)将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分为“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和“由社区照顾”(Cared by the Community)两种模式。社区照顾实务视角的研究,皮勒玛(Pillemer,1989)对家务助理服务(home help services)进行了研究,认为家务助理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并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莫罗(Moroney,1998)对成人日间照顾(adultdailycare)的研究表明,成人日间照顾为身体或精神受损或者二者兼有的人提供一种安全、支持性和治疗性的日间照顾

13、。自20世纪80年代起,民政部在全国倡导社区服务,这为开展社区养老奠定了基础,学术界也对发展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社区养老定义视角的研究,张文范认为“所谓社区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就是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合成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最切实可行的和最有效率的养老保障体系,要建立一个最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养老模式。” 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1998年6月06日,在全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笔者认为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

14、年人提供的多方位、综合化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内容视角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上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即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三个基本方面,只是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机构养老、甚至社区养老基本上是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在精神安慰方面做得普遍不够。社区养老必要性和可行性视角的研究,主要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核心家庭增加,而青年人的生存竞争加剧,妇女就业率提高,特别对“421 家庭”,他们感到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经历照顾老人,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赵立新,2004)。许爱花认为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社区养老,熟悉的环境能

15、帮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许爱花,2005)。社区养老存在的难题和对策视角的研究,杨春华、王金元等指出了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人力资源缺乏、社会化不足等。彭希哲等提出了构建社会、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体系的设想。他认为应该大力开发社区功能,使社区成为解决老年问题的中坚力量。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大多从理论着手,侧重于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针对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苏州市社区养老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其中一、两个部分,缺乏全面性、概括性的研究。因此笔者在实地调研、大量收集分析一手资料

16、的基础上,基于比较的视角,对苏州特有的“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模式进行探索。笔者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老年人和社区(包括社区资本和社区工作者),分别从其认知和意愿两方面着手,通过主观需要和客观现状的对比,探索养老需求和供给、人力资源配置和社区资源整合几大难题,从而实现“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三、 研究方法(一)研究总体本次调研选取苏州市平江区为实地调研基地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平江区是苏州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区总人口的23.14%。因此,平江区的养老形势与其他城区相比更为严峻,其问题更具代表性,对策也更具针对性。二是平江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具有特色,如:娄江邻里联络中心的社区托老所、平江路街道银龄关爱中心的配餐制度等,具有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此次研究的样本是苏州市平江区年满50周岁的老年人和平江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我们随机抽取了 6个街道的若干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作为取样地点,分别是桃花坞街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