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发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29323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石油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发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发展陈久霖:以“精英”政策推动海外中资企业发展 2002-10-23 14:20:16 中国石油网消息,本文作者现任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他于1997年以21.9万美元创业,仅用4年时间,就将一个亏损、休眠的公司打造成一家国际上市公司、跨国经营企业,2001年的营业额突破12亿美元。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被列入新加坡国立大学MBA教学案例,成为首家入选国外名牌大学教学案例的海外中资企业。本报特刊发他对发展海外中资企业的见解,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发。面对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我国企业面临着困难大、机遇多的复杂环境。因此,江泽民总

2、书记曾多次强调“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要求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这一战略是完全符合时代要求的。对于海外中资企业发展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发表了不少理论方面的见解。结合在海外工作5年的实践,我认为,应以“精英政策”推动海外中资企业的发展,即通过政策杠杆优先重点扶植一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以点带面,逐步拉动其他海外中资企业的发展。海外中资企业的现状据了解,我国目前在海外的中资企业总数达到6700多家,协议投资额132亿美元,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1053亿美元。中资企业遍及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正以数百家的速度增加。但是,在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中,也有一些是亏损的

3、。这种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离我国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要求相距甚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上的原因;既有投资主体(国内母公司)的原因,也有海外中资企业自身的原因;既有市场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决策等方面的主观原因。就企业自身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海外中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缺乏市场意识,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缺乏理性的论证,随意性很强,企业发展带有盲目性;海外中资企业大多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的中资企业,彼此间缺乏横向联系与合作,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生产等资源上

4、实现共享与互补。这是从微观方面分析海外中资企业出现不理想状况的原因。海外中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当然,从宏观方面看,也存在着制约海外中资企业发展的因素,致使海外中资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投资规模有限,且资源分散,这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据统计,有90的海外中资企业的投资规模不足100万美元,单项投资额平均不足60万美元,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的水准。这样的规模无法与国际大企业同台竞争,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2、国内对海外中资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据调查,海外中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中,有85的困难与我国的政策有直接关系。例如,报批程序多、手续繁杂,外

5、汇管理过严、审批渠道不畅。甚至利用海外自有资金投资也必须得到国内多个部门批准。况且,审批时间过长,在等待过程中,白白丧失许多商机。3、大多数海外中资企业缺乏跨国经营人才。我国企业在派往海外工作的人员中,多以外语专业为主,这仅仅符合海外发展的最低要求。走出去的企业更需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懂现代化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中资企业的外派人员轮换频繁,企业决策者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建立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即使有些企业家希望有所作为,制订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却因为经常受到国内的制约,最后不得不放弃。4、对内派人员约束有余,激励不足,留不住人才。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

6、之地,必须大胆选拔、引进、吸收、留住优秀人才。而现实情况是,派往海外的企业管理层领导和业务人员不能实行属地化,与当地雇员相比,收入相差太多,使他们的心理上、思想上产生了障碍。这些内派人员回国后,也得不到妥善安排,从而在工作上产生后顾之忧。对海外中资企业的奖惩制度不严明,在国外经营好的得不到奖励,经营不好的得不到惩罚,挫伤了积极性。5、海外中资企业融入当地社会难。多数投资主体(国内母公司)对其海外子公司不是按所在国的规章制度和国际规范操作,而习惯于按国内方法管理海外子公司,其结果,不仅造成许多冲突和矛盾,还阻碍了海外公司业务的发展。海外中资企业的发展机遇党中央提出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时代的

7、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海外中资企业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仍有许多发展机遇。首先,我国加入WTO后,根据世贸组织低关税、无歧视的原则,在我国政府给外资以“国民待遇”的同时,外国政府也必须给我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对等的原则上,就看谁能更好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其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缓解,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经济虽然在回升,但受“9.11”事件的冲击和假账的困扰,回升乏力;全球经济恢复景气,还需要相当时日。因此,现在的投资成本仍然处于较低位,如果抓住机遇投入,复苏后的起勃性很大,创利也高。第三,经济全球化格局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没

8、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工业国家虽然占领了全球70左右的市场,但仍有很多待开发和可以进入的市场。第四、我国国内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低,可以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国外设厂,或搞劳力输出。中国的劳动力在许多国家都很有竞争力,这是中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一大优势。第五、中国市场的潜力很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资很有吸引力,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两大优势,在投资、贸易等领域与外商交换市场、互利合作。海外“精英企业”的标准以上诸多机遇,是稍纵即逝的。然而,海外中资企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千头万绪都有一个纲,只要提纲挈领,其它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以为最佳的切入点就是实施“精英企业”政策

9、,以“四两拨千斤”。所谓实施海外中资“精英企业”政策,指的是以下两个含义:一、首先设定一个标准,对符合这些标准的企业,称为海外中资“精英企业”;二、对这些海外中资“精英企业”,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植,优先把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做大、做强。以海外中资“精英企业”为点,形成榜样,带动其它企业发展。以我的亲身实践,并结合目前海外中资企业的现状,我认为,现阶段,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年利润超过1000万美元(个别行业也可适当调低标准),没有坏账、呆账。2、拥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和品牌,并得到国际认可。3、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完全与国际接轨,抗风险机制健全

10、。4、雇员基本上实现属地化,专业从业时间平均超过3年以上。5、融入当地社会,自觉地接受所在国政府有关机构和公众的监督,享受所在国政府提供的某种荣誉或优惠待遇。以上标准,将随着海外中资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而逐渐提高。对待“精英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我国政府对这些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在税收、融资、组织管理、审批制度、外汇管制等方面放宽政策,重点扶植,政府主管部门和国内相关的母公司给予积极配合。具体措施包括:在审批政策方面:国家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凡是利用海外自有资金或通过融资进行投资时,允许在限额范围内自行决策。例如,可以规定对10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仅报国内有关部门备案;对超过

11、3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则需获得国内有关部门批准。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海外中资企业及时决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应明文规定,投资主体(国内母公司)不得人为地干预海外“精英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积极支持这些企业接受所在国的法律管理,按所在国的政策或国际规范管理公司。这将有利于海外中资“精英企业”与国际管理接轨,加强与当地企业界的合作,吸收和学习当地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融资方面: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可采用国外的做法:即由政府指派专门的担保机构,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或促使国内金融机构为这些海外中资企业提供融资。这种做法可以克服目前海外中资企业资金上所

12、遇到的瓶颈现象。在征税方面:凡符合海外中资“精英企业”标准的企业,政府在征税方面应给予优惠。我国现行政策对海外中资企业从国外汇回的利润是就高不就低。如果当地国的税率高于我国,海外中资企业汇回国内的利润就不再纳税,如低于我国的税率,政府就要求补税。这种做法阻碍了海外公司的创利热情,不利于鼓励企业多创利、多往国内汇汇。而且,也不利于国内投资主体支持海外中资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在外创汇,凡汇回国内者,不管中国与当地国有没有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都不重复收税。这种做法,有利于鼓励海外中资企业多为国家创汇,也有利于国内投资主体支持海外企业的发展。在待遇方面: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

13、的主管人员给予公正的待遇。无论他们仍在海外工作,还是已经调回国内,该奖励的给予奖励,该提拔的给予提拔;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实行“属地化”,按年薪制计酬。这样,既可提高干部任用的透明度,也能激发其积极性。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主管在国外工作的年限实行弹性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决定任免,而不要硬性规定最长期限。这种作法可以避免因企业主管轮换过频而产生“临时观念”,有利于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宣传方面:政府应支持我国各级媒体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给予大力宣传,媒体在宣传过程中既能传播他们的经验,对在国际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也是非常必要的。推行“精英”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海外中资“精英企业

14、”政策,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所采取的一项可能比较有效的措施。实施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人口众多,整体资源有限。重点扶植一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可以达到整合资源,使其发挥更大效益的目的。同时,也可使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形成一个拳头,提高整体竞争力。2、集中培养一批海外中资“精英企业”,有利于加强国内宏观调控的力度,有利于强化管理,推动有序竞争。3、国际上的大企业、大财团发展时间长,基础雄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强。要与国外企业一较长短,我国应该培养自己的企业航母。4、我国的企业还刚刚跨出国门,跨国经营人才还不充足,对国际市场了解不多,管理方法还不到位。推行“精英”政策,可以总结出一套经验,培养出一批人才,然后再输送到其它企业中去,可以带动其它企业发展。5、“精英”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多数海外中资企业都有强大的母公司作后盾,海外子公司发展了,就能做到内、外结合,两条腿走路,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稳。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稿件: 前一篇 后一篇 陈久霖认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应把握四大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