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29216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 冯振 白居易诗很多都在小学及中学课本中学过,很多耳熟能详,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花费时间不多,看过之后感觉有四。 一、浅显易懂。传说他写的诗都是能让不识字的老太太听懂的。感觉很有道理,以我不高的古文水平,能不看译文和注释就能轻松读懂,验证了这一传说的正确性。白居易的诗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很多有如白话。感觉_文选具有类似的特点,文章短小精悍,思想鞭辟入里,“短、实、新”。 二、思想性强。白居易出身小官僚家庭,27岁考中第4名进士。但他对社会弊病和民生疾苦都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在观刈麦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深刻的体现了

2、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的仁爱情怀,有此情怀,就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庸官、一个贪官。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趣。不是常说,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尚能有如此的觉悟,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但是实际上就有人做不到。 三、艺术性高。并非用典及高深文字才能体现作者水平。简简单单几个字,经大师排列之后,效果绝然不同。如“枯藤老树昏鸦、秋风古道瘦马”。作者17岁,相当于高二学生时写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即成千古名句。其求教于的诗人顾况,因此事反而留名。此外作者笔落惊风雨,如轻肥,前面极力渲染内臣的奢靡生活,末句写道:“是岁江南旱,

3、衢州人食人”,有一落千丈之势,读来颇为震撼。 四、纪实性真。如初中时学的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忠实记录了“宫市”的无赖行径。新丰折臂翁通过折臂翁年轻时为逃避服兵役自残的事迹,反映了唐玄宗征讨南诏的历史及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上写帝王将相,下至贩夫娼妓,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把诗歌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使其具有社会职能,发挥了政治作用。 1200年后,白居易的诗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第二篇:读白居易花非花有感读白居易花非花有感 白居易一生命运多舛,几次升迁,却又屡次遭到贬斥。他胸怀抱负,有一腔热情,却

4、因生不逢时,才华而得不到施展。而正是因为这样,他在并不顺利的仕途生涯中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的好诗,造就了唐诗中的一个有一个高峰,也有不少名句流传千古。如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样出名的就是描写与三郎爱情的长恨歌,”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些句子可谓是妇孺皆知,朗朗上口。 面对这一首又一首的好诗,我又怎能不爱这样的白居易。他多情而又有才华,这样的男子谁能不爱。然而在他的众多诗篇中,我最爱的不是同病相怜的琵琶行,亦不是多情含恨的长恨歌,而是迷离玄幻,只有三句话的花非花。 初读这首小诗的时候,我便有一种说不出

5、的好感。在这首诗中,不论是花还是雾,都是我很喜欢的意象。花是年轻女子的象征,花的盛开便是女子美好的青春,短暂而绚丽,皆是最美、最动人的年华。而雾则给人以朦胧之感,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虽然看不真切却实有朦胧之美,因为看不真切,所以愈加美好。当想象腾飞时,一切的美好便开始了。而朦胧则是想象的开始,作为一个女子,怎能不爱花,怎能不爱雾。 然而这整首诗都充满了一种玄幻的色彩,让人觉得似懂非懂,余味无穷。白居易说花非花,那又为何。雾又非雾,那又是什么。诗中所写的这种美好的意象,夜半时方来,天明时却又去了。试想,夜未央,红宵春帐,促膝长谈,共剪西窗烛。天空刚刚露出了鱼肚白,他却要离去。匆忙之间,竟将记忆留下

6、。就如同灰姑娘留下了自己的水晶鞋,散发着妖娆的魅惑。引这人,去寻,去找。但又该到哪里去呢。读到这里不禁想,白先生写的这,莫非是梦。但这时作者却又说,他来时就像梦一样悄无声息,他去时又像早晨的云雾,散的无影无踪、不留痕迹。似乎这一切都只是诗人的一场梦,又仿佛这一切都是诗人自己的杜撰。原来是误会一场啊。写到这里,全诗结束。 除了这些美丽的意象之外,这首诗的语言也显示了白居易作诗的一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一向通俗易懂,不刁钻,也不会像李商隐一样,在诗歌里用足了典故,让人读起来感觉生涩而又吃力,甚至因此给人以掉书袋的感觉。但语言的直白,却从未影响白居易诗歌的质量。在他的诗歌中,虽然都是白话,却因为语言

7、奇特而又奇妙的组合让他的诗歌显得别有韵味。这就是白居易的风格,通俗易懂却依旧让人回味无穷,这才是真是的高手。而白居易也是当之无愧的诗界高手。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这首诗妙就妙在在结尾处作者似乎故意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他所描写的到底是何物。虽然这首花非花只有这样短暂的几句话,但却丝毫不影响这首诗所创造的意境。白居易将这世间极美的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语言简单易懂,但终也没有让我们明白他所描写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如果将这首诗翻来覆去的读上几遍,便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白居易为我们描写的这个意象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所指,就像作者自己说的既非花,又非雾。作者所描写的意象,是泛指一

8、切美好的事物。而白居易也只是在感叹这世间美好的事物太过短暂,表达自己对过往的一切美好的怀念和追忆。而我相信作者也是在用这种独特的形式提醒我们要珍惜美好,而又易逝的东西。这些美好是那样的脆弱、短暂,一不小心便会消失不见。而等他逝去,我们再想去寻找时,就不能再找寻。 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白居易却用如此美丽的诗句让我们了解,并铭记在心。 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想起时,方才发现这世间的一切皆是如此。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就如与爱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觉得那样的短暂,时间总是那样的不够用。我们快乐时,似乎就感觉不到时间在走,但其实它已经飞一般的逝去。 这样想来我们的青春亦是如此。我们的青春是那样的美好,而我们

9、也总是依仗着自己年轻就为所欲为。还喜欢把人不轻狂枉少年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我们年轻,所以肆意的挥霍着青春。似乎我们永远也不会老去,可我们忘记了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青春也是短暂的。 现在回首时,方才发现原本我们以为不会结束的青春已被我们挥霍了大半。轻狂、不怕犯错的年纪已离我们老去。时光荏苒,我们都已经长大,而父母也不再年轻,我们已然失去了放纵的资本。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努力地长大了,不再任性,也不再放纵。 珍惜光阴,珍惜美好。毕竟他们总是”夜半来,天明去”。 第三篇:读关盼盼和诗白居易有感读关盼盼和诗白居易有感 霜露万点愁。别离只匆匆。 香魂掩黄沙。燕子楼梦空。 绝字已模糊,贞情不被同。 题

10、记: 燕子楼,为余浩腕,贞情一梦你为谁守候。 半帘月色一影秋,香冷枝瘦暮啼就。雁过无声彷徨回顾,心思凭谁诉。 只托那寂雨倾城潺潺多少深情弦音碎。 闲翻诗笺,已是远去兰舟,粉堕香残红楼墨,一笔相思只为那良人一人长。 霓裳羽舞尽谁韵。阙了古今漫一案诗行。 暗雨潇潇敲打窗楹,飞雁它遥遥北去,曲寂日落,细数着天荒地老的距离。 那一春,花红了柳绿了,笑了拥了,和你浪漫了。这一秋,叶落了草枯了,我哭了傻了,和你离别了。 朝朝夕,夕夕朝。残阳里燕子楼只空锁沉默。 一十年,一十年。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一十年,一十年。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

11、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一十年,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你只劝: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你只劝: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你只劝: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流年穿梭一曲离殇,肝肠寸寸断。 悲,悲,悲。 雪上加霜倍酸楚。佳人悲提笔,只漫把青泥汗雪毫。 我还问: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悔,悔,悔。 临彼此身倦客才知悔,才知那香消玉损诗为过。 痛,痛,痛。 以死全节不被解。

12、弥留翻飞。儿童不识冲天物。只淡,只淡。 叹,叹,叹。 舍人不会人深意。怎知我不相随来不成灰。 细水流,细水吟。流吟不尽那一枚夫妻情分深。 有来生,盼相依,莫别离。问尘烟,灵魂忧殇眼角涅磐美丽那瞬。 楼中燕,人已去。花影它移声寂寂。笑语何从觅。 浮生若梦,百转千回,好似还遥见那曾经琴瑟相合景,霓裳曼舞中,对诗对奕会,赌书消酒时 第四篇:我读白居易我读白居易长恨歌 工商管理班黄嘉庆 【内容提要】 :这篇文章前面主要是简单说了一下长恨歌的主题,而主要是从长恨歌中分析唐明皇的人物形象。从诗句和参考文献中解读唐明皇在长恨歌里的形象以及他的变化。从长恨歌中读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

13、人物形象;唐明皇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长恨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长恨歌是一首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该诗是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及天宝憾事时作的。 对于长恨歌的本事和主题,有多种说法,主要分为讽喻说,爱情说,双重说及其他学说。该诗的主题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多偏向于讽喻说。也有另辟新说的一派。像王新霞认为既然白居易把长恨歌划入感伤诗而不列入讽喻诗,那么“讽喻主题说”是值得怀疑的;李杨故事是诗歌题材,然则“爱情主题说”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诗人的世界观的矛盾性与作品的主题两重性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双重主题说

14、”也不能成立。她认为长恨歌抒写的是“哀伤盛世衰亡的绵绵长恨”1。我更偏向于另辟新说的一派。我觉得从王新霞的解说看来长恨歌是一篇旨在抒发一种对盛世衰亡的感伤,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只是作为一个题材,是一个藉以抒发情感的载体。 我认为主题之争已经争辩了许久,而我的这篇文章更希望把写作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面。长恨歌里主要是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个人物。而我着重想要分析唐明皇的人物形象,找出唐明皇与唐朝的变化 在诗的以开头就是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城,御宇多年求不得”。从诗作的开头一句看来,唐明皇是一个重女色的皇帝,他已经从当初的雄心壮志地开创开元盛世的皇帝变成现在享乐的皇帝。作为皇帝来说爱美人是正常的,自古皇

15、帝后宫三千,所有美人都集聚在那后宫里。撇去皇帝这个特殊的身份不说,唐明皇作为一个男人,喜欢漂亮的女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哪个人不爱美丽的东西呢。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还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3这两句可以看出,唐明皇老年的时候除了沉迷女色,不上朝之外还有点糊涂,凡是与杨贵妃扯得上关系的人都升官发财了。其实这也是古代的封建制度使然,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一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表现。这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唐明皇是一个懂得爱屋及乌的男人,所以他能让杨贵妃如此钟爱他,希望可以独占着唐明皇。“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4单从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唐明皇做了几十年的太平皇帝,虽然晚年沉迷女色,荒废政事,但到了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