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2919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行动研究(来源:凤凰语文网站) 这一讲我们专门介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也就是一些基本的策略和态度。目的是三个:第一是要让老师们知道都有哪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供选择,我在这里讲到的十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我们常用到的,在我们老师们的科研中都有成功的案例。 第二是要让老师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研究方法,什么样的课题适合用什么方法。第三个目的是更主要的,就是要老师们掌握每一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要求。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当然可以综合使用到这些方法,但是当我们使用到其中某一种时,则必须考虑这种方法本身的要求和规则。 现在许多老师在做研究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A研究,却摆出一副B研究

2、的架式,走的实际上是c研究的路子,用的又是D研究的法子,而他最后又用E研究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就是所谓“几不像”。我在第一讲中所讲的要经过严格的科研方法的训练,就是指我们要明白:我们在研究什么问题时,使用什么研究方法;我们在选用了一种研究方法后,我们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做,它的基本规则;做完后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问题,都在这一讲中要讲到。 现在关于行动研究有很多解释,我觉得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就是:行动者用行动研究如何行动。这一句话回答了以下四个问题:谁来研究:研究者就是行动者,行动者就是研究者。不排除他,人的参与,但一定要有行动者本

3、人参加,否则没有意义。 研究什么:研究行动,研究做,包括为什么行动、怎样行动、想达到什么效果等。 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行动即研究,或者说,用行动来研究。 这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特征:是行动者来研究。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来说,就是教师的研究。所以行动研究又可以描述为“行动者自己研究自己的行动”。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现在许多老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过去许多老师在研究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上在做研究,即使是写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是这样。 “客观”的角度、“旁观者”的位置是典型的专家研究的特征,专家作为研究者,从客观的角度,从旁观者的位

4、置上,冷静地观察与分析教育教学现象,他是把老师们的教育教学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加以研究的,因而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严格地说,这种研究不是给老师们看的,他的目的也并不是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虽然这种研究实际上是可以提供这种帮助的,但研究者的主观目的并不在于此)。他另有目的,学术上的目的,知识上的目的。 但老师们的研究,是“自己研究自己”,因此这不是一种“客观”的研究,而是一种“主观”的研究,不是旁观者的研究,而是参与者的研究。 这两种研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客观的研究,旁观者的研究,是从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人手的,是从事情的“果”来“倒推”“追溯”事情的“因”。而主观的研究,参

5、与者的研究与此相反,是从对主观意图的反思人手的,是从事情的“因”“顺推”“延展”到事情的“果”。 例如:专家们在研究“教师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这个课题时,他的研究思路是这样的: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方法揭示学生以这种态度对待教师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 一般来说到此就可以成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了。当然如果研究者有这个愿望,可以延伸性地继续研究下去,但那实际上属于另一项研究了,只不过是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个主题词下两项研究结合在一起罢了。但是,如果是教师自己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他们的研究思路可能是这样的: 这两种研究思路的本质区别在于:专家们的研究是“把别人的事情当作别人

6、的事情来研究”;老师们的研究是“把自己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研究”。前者是“认识”,后者是“反思”;前者的目的是找到事情的某种属性,某种客观关系,后者的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者有联系,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研究。 专家们是用“思维”来研究的,因为他的目的原本就不在“行动”上,而在“认识行动”上。老师们的研究是用“行动”来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有思维的参与,但思维是帮助确定行动方案的;研究的主体还是“行动”。在这里,所谓“行动”,就是“做”。老师一定会问,难道我以前的工作不是做?那“研究”与“日常工作”还有什么区别?不是什么都是研究了吗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都带有研究

7、性。另一方面,过去老师们的工作缺乏这种研究性;这种缺乏研究性的:工作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研究性的工作”区别在于:缺乏研究性的工作是凭惯性在做,或者是简单的模仿,而“研究性的”工作,则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对策意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带着问题”来工作,这个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人这样概括“用行动来研究”的基本流程:第一步称之为“情境中的探察”,第二步执行研究下来的总体计划,第三步是观察行动的过程,第四步重新设计一个计划、执行和观察的进程。这一流程后来被概括为“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其实这也是我们平时比较认真做事情时常用到的“流程”,只不过我们没有把

8、它规范化而已。实际上,与教师工作类似的医生或工程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方式就是行动研究。例如一位医生接收一位病人,从诊断到治疗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行动研究的过程。工程师做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也是一个典型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师的工作与医生的工作、与工程师的工作是一样的,他们的工作方式就是行动研究。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研究的意识,我们没有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行动研究的提出,目的也正在改变教师的职业状态,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一般职业工作状态发展到专业工作状态。一般来讲,所谓“研究如何行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行动本身遇到了困难,或者出现了问题,研究是为了克服困难、解决问

9、题;一种情况是行动本身仍照常进行,但行动者为谋求更好地行动而展开的研究。这两种情况,行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略有不同。行动本身遇到了困难,或者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的行动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我遇到了问题(我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我设想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哪些;我依据什么原则选择了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这个方案的操作要领有哪些);我评价我的行动效果(我做了什么样的行动;这些行动是否达到我的目的解决了问题;为什么);我根据我的自我观察和评价调整我的设想和行动步骤(我应该对原方案作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可能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目前的行动处在一个什么位置

10、上(我的行动可能有的参照;对比参照物我的行动是更好还是更差;我的行动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我的行动与参照对象比差距在哪里(有什么差距;这个差距意味着什么);原因(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差距,是主观的因素还是客观的因素,如果是客观的因素我可以改变它吗);改善行动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达到改善行动的目的,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改善行动到什么程度,改善行动的什么样的因素);验证和反思是否达到改善行动的目的(改善到什么程度,改善了哪些方面)。 蒋楠曾列出一个详细的行动研究流程,介绍在这里,供老师们参考(“行动研究”简介,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第1期):怎么来保护在个人事务、秘密处理权方面受到影响的那

11、些人的权利4找一位爱挑剔的朋友谈谈你的行动场,在合适处接受他的意见现在做的工作与你计划作出的某个特定变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日记,工作记录册,项目抽样卡,公文包,事例记录,现状记录,坚持写日记,记下你的感受和印象,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现在该寻找你的数据和印象的意义了。你应该写个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初步想法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何发展和变化,包括你的实践的理论基础的发展 行动场怎样通过调查得到确定,现在又怎样为将来的行动重新确定是怎样监察的,有没有问题,是否在实践中根据你的经历改变了监察技巧 自己的策略行动是什么,在实施中你能保持不变吗,还是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 维护受到影响人员的秘密、个人事务和处理权

12、的努力是否成功 现在对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和他们正从学校提供的信息系统中学到什么,是怎样想的你的报告应最终勾画出关于你在准备进入下一循环时你所处的位置的深度性想法。记录下列内容会有帮助: 修改后的总计划,包括重新确定的行动场,可能的第二行动步骤和有关的监察技巧 现在,你的循环已成为一个行动研究的螺旋体了:再回到调查部分,用与第一循环相同的那些活动发展一个新循环。这是一个非常详尽的工作流程,老师们只要仔细阅读,肯定会对行动研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然,我们不能亦步亦趋地依样画葫芦,应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有的时候要简化。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之。下面我以“如何让学生喜欢发言”为例说明一个行动研

13、究的过程: 发现学生“不喜欢发言”。并不是任何老师都能发现“学生不喜欢发言”这个问题的,或者说,他并不把“学生不喜欢发言”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把“学生不喜欢发言”当作一个问题,是以对“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发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的认识为前提的。 通过观察、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寻找“学生不喜欢发言”可能的原因:原因一,可能是不好意思,担心回答不正确,回答错了没面子;原因二,可能问题设计不科学,没有操作性;原因三,可能是没有养成习惯我所教的班级学生不喜欢发言的原因是已知原因中的一个或哪几个原因呢?哪些学生是因为哪一个或哪一些原因而不发言针对A同学的行动方案:他不太喜欢发言的主要原因是不好意思,担心

14、回答不正确丢面子。行动方案:挑不太难的问题请他回答;多给予鼓励;比较难的问题预先给他以提示针对B同学的行动方案:他不太喜欢发言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习惯。行动方案:上课之前告之,这堂课你要回答三个问题;单独布置作业:每一堂课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都由你作好记录,并对他们回答问题的情况作评论同学在发言方面的改变,对这种改变的分析与判断;B同学在发言方面的改变,对这种改变的分析与判断。总结与反思:对A和B同学的行动方案是否有效,有多大的效,是一些什么原因带来这样的效果,哪些方面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对原有方案是否需要作出修改和调整,这种修改和调整试图达到什么目的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行动研究的案例,资料来源:

15、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9期。案主自述:自己来自于农村,初中阶段几乎完全泡在习题集中,初中实际上读了四年才考取重点高中。数理化成绩尚好,但在初中没有任何课外阅读,进高中后,意识到自己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差,羞于在众人面前讲话。对语文毫无兴趣,也知道语文是自己致命的弱点,花了大量时间钻研语文,结果语文成绩不进反退,而且,连数理化成绩也因为没时间学习有所退步了。觉得自己的学习非常失败,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一无所长,大概自己不适合高中学习,因此很怀念初中阶段的生活。 教师诊断:叶青同学智力条件不差,数理化成绩中上。在初中阶段她的心态良好,高中阶段的苦恼是语文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她的心态是由于期望值过高所致,她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但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她钻研语文,其实就是不断地做语文试卷,结果由于没有足够的积累,屡屡受到挫败。而长期的语文成绩低下,使她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进而投射到其他学科并且全面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 她的语文水平低,主要是由于缺乏自由阅读的经历体验,语言感觉较差,语言材料积累过少,缺乏基本的词汇、语句、语段乃至篇章图式。 对于叶青而言,树立信心至关重要。其次,应设法降低她对自己的语文期望,其急躁情绪,让她意识到学习语文不能求立竿见影,应该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