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二力平衡 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29068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1二力平衡 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9、1二力平衡 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9、1二力平衡 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1二力平衡 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二力平衡 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力平衡 说课稿一、 说教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运动与力第1节二力平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第八章力,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压强和浮力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合作的意识。

2、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使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水平。(4)形成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并获得物理规律的推理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

3、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四、重点难点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五、教法与学法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教法,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小组协作、讨论归纳的学法。六、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几幅图片(如静止在桌上的花瓶、黄山飞来石等)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那 力的作用。引出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生活中见过的事物和手指支撑起杯子和伞的有趣实验引入新课,觉得新奇有趣,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目的明确,引出二力的平衡的概念。2、新课教学

4、(1)二力平衡概念的教学分析课本图9-1中的各种物体的状态、受力情况。学生上黑板画受力示意图,既复习了上一章“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又调动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积极性。由学生分析概括出平衡状态”及受力情况。教师适时实行引导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概念。这时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并加深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水平(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教学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物体的其它状态,例如,火车刚出站或将要进站的时候处于平衡状态吗?显然不是!那么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设置这样的过度语能够为学生探究新知留下悬念,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1、实验步骤:重点放在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上,不直接告诉学生该如

5、何实验,而是引导学生“探究木块或小车在木板上有摩擦力;挂在空中小车重力太大,不是二力平衡了。考虑不受摩擦力和重力影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呢?”展开讨论,考虑摩擦力、重力等因素,最后制定用硬纸片、钩码等作为实验器材。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步步诱导,层层递进的方式深化思路,引出问题。让学生更多角度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变灌输教学为引导学习。2、实行实验:为了克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实验前按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同的钩码;把卡片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四步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思维清晰,明确目的。在整个学

6、生的探究实验中,教师的即时引导再加上前面演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得到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结论实行提炼处理,使学生易记、易用。教师最后总结成八个字:同体、等大、反向、共线。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对条件的记忆和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水平。(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趁热打铁,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随堂练习,能够起到紧扣重点、化解难点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解决问题的水平。七、说小结 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发展了能力。六、说作业作业要尽量少而精,既达到巩固本节课重难点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