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8832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一谈记忆中的趣闻比较中外记忆高手的故事,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西方国家的 高手往往以天赋异秉的形象出山,最终却向脑科学寻求答案,向 记忆竞技寻求舞台,他们如果想发财,会被所有的赌场拒之门外。 在中国,从80年代开始随求知大潮兴旺的记忆科学却形成了产 业,一群起步者的经历都极富中国特色一一出身贫寒,为高考所 困,悟出“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式的联想记忆窍门,加 以总结和提炼,开始走南闯北地培训求生,被媒体发现,甚至有 幸在中央电视台表演,终于办学有成。进入21世纪,有人从同 样有巨大升学教育压力,记忆培训繁荣的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概 念,也有人首次参加世界记忆大赛,促使大陆出现一批公司化

2、的 记忆培训机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单纯记忆技巧的培训在国 内如此繁荣,顺应的还是始终需要大量记忆的应试教育,学外语 也往往被等同于背单词。种种记忆门派和培训方法的核心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联想、 图形和编码。记忆比赛选手能在20天练出3分钟记一副扑克, 第一步也是先给每张牌一个有规则的数字编码和图像,记牢每张 牌的数字码,然后达到一看牌就能在脑海中条件反射出相应图像 的程度。最后用每4张牌进行联结想像,再借助13个数字桩记 下一整副牌。专家认为:图像记忆等方法只能提高记忆技巧,不一定提高 记忆力,一种记忆能力也不一定能迁移到其他类型的记忆当中。 记忆测验的结果,可以作为短时记忆能力的标志,但迄

3、今记忆力 的提高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志。从1978年起,记忆大师斯蒂芬?鲍威森用10年背下了 24卷 史诗伊利亚特中的22卷。对不便再编码的文字,他的方法 回到了诵读和情景想像。他的儿子约翰知道把每件家具和一个念 头联想起来的“古罗马家居法”问他:“你能用相同的方法记住 伊利亚特吗?” “我想不行。鲍威森答道:“伊利亚特全 篇有15693行,我家可没有那么多家具。与记忆方法的热门形成对比,脑科学对直接干预记忆仍在摸 索之中。2002年以来,美国几位科学家分别发现一些药物能减 缓记忆丧失,改善正常人的记忆力,有的因此被戏称为“大脑伟 哥”但不仅药效还停留在果蝇和小鼠身上,有人还担心它们将 像运动员

4、使用合成类固醇一样,被记忆力正在减退的四五十岁的 健康人滥用。对少有考试压力的普通人而言,一般都能在自己的记忆能力 和遗忘效率的基础上,建立起个人信息吞吐的平衡。不加选择地 增强记忆,也许对疼痛等不良感受的记忆也会增强。2006年4 月,自然杂志指出:记忆力的好坏,尤其是“视觉工作记忆力” 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大脑容纳记忆的细胞多少,而取决于大脑过 滤不相关信息的能力。好在最近科学家也正在揭开通过抑制蛋白 激酶来消除长期记忆的办法,今后或许可以删除一些不愉快的记 忆,或者植入从未经历过的事件。随着图像传感器和数据处理越来越微型和便宜,IT领域的 极客们已经对蹒跚的思维科学蠢蠢欲动。他们认为:人的

5、天生记 忆能力每秒约两比特,一生能记的大约也只有数百兆字节,连一 部DVD电影都远远不够。从1998年开始,微软公司的高级研究 人员戈登?贝尔通过“我的生命比特” MyLifeBi ts )计划数字化 地记录自己的整个生活。他扫描了自己的老照片、研究报告和笔 记,记载参加的会议,打过的电话,将新照片和看过的电影归类, 每封电子邮件也有档案。他甚至将SenseCam微型摄像机戴在脖 子上,整天自动拍摄。贝尔现在每月记下约1GB的信息,手工存入台式电脑上的一 个数据库,他希望15年内能发展到将自己每天几乎所有“记忆” 都自动存入一个小盒子,包括谈话、看到的脸和阅读的文章。这 些数据还将与已经能电子

6、处理的信息联系起来,比如电子邮件、 记事本、电视、电影等传媒。最终的结果是到2021年你将有随 心所欲的完美记忆。这一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搜索软件,目前“我的生命比特”能 将超过20种数据类型交互整合,使用全文搜索,贝尔不到30秒 就能找到需要的信息,下一步甚至能把每天的谈话根据发言者归 类。“拥有记忆代理,会产生一种自由和安全感。贝尔说。但阿 姆斯特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心的弗兰克?奈克担心道:“完美记 忆对许多人是一种灾难,每个人的社会交往都会被录像,将导致 社会混乱。未来学家大胆想像:2010年至2015年,人类将利用纳米技 术把芯片植入体内,甚至操控神经系统,记录和下载亲吻等美好 的记忆。再

7、进一步,可穿在身上的超级微型计算机将把人一生的 记忆都储存下来,包括通过捕捉神经系统的活动信息来储存你的 思想和情感。英国电信公司未来学研究中心主任伊恩?皮尔森说:“事实上,意识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官能,那正是我们试图在计算 机里增加的东西。他预测:未来45年内,人类在肉体死亡之前, 可以将自己的记忆、思维与个性等信息存入计算机。到2050年, 死亡将变成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一个方向是待研制出与真人无 异的仿真人体时,再把生命信息拷贝回去,麻省理工学院的萨斯 曼说:“如果你能制造一台容有你心灵的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 是你自己了。另一个方向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罗伯特?纽纳 姆预测的“人一硅复合生命形式”。这种前景自然有令人担忧之处,记忆如果可以人造,每个人 的精神都“永垂不朽”,世界将会怎样?难怪皮尔森承认:“我们 可能需要全社会来大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