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测实验指导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28694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测实验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光测实验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光测实验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光测实验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光测实验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测实验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测实验指导(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力学实验指导第二篇 光测部分)华南理工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编写2014 年 04 月注意事项1、光测力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光源有激光、白光等,其中激光不能用眼睛直视,否 则对眼睛有伤害;不要用手触摸激光器电源正负二个极,否则很危险。2、实验过程中室内光线较暗,要注意地面上的电线插座以及头部高度的加载架, 以免受伤。3、光学仪器属精密仪器,价格昂贵,装配很精密,拆卸后很难复原,因此严禁私 自拆卸仪器。4、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应谨慎小心,避免碰撞,使仪器保持清洁,各转动部分保 持灵活。5、实验前应熟悉仪器说明书内容、了解仪器的性能、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实验 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则。6、光学仪器的调节具有

2、一定的难度,需要细心和耐心,调整各部件用力要适当, 不要强旋、硬扳,防止滑丝。7、光学元件由光学玻璃经过精加工而制成,容易破碎,光学表面要求清洁,不能 有磨损,不能用手摸,不能随意擦拭。实验中,仪器应轻拿轻放,动作轻缓, 以免撞倒仪器及元件。8、实验中保持安静,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恢复原样,待 老师认可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光学仪器、光学元件的保养和维护为了延长光学仪器的寿命,考虑到仪器经常使用后,势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 磨损和异常现象。因此,对仪器经常进行保养、维护及故障排除,对保持仪器原 有的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仪器内部灰尘需清理干净。大件的仪器(如光弹仪的偏振片、波

3、片、透镜等), 使用完毕,一定要用罩子把仪器罩好,防止灰尘、潮气进入。小的仪器(如分 光计、镜头等)使用完毕,应放入电子干燥箱中。2、光学镜片表面长霉生雾的排除:用脱脂棉花蘸上蒸馏水轻轻在镜片上擦去,如 霉雾时间长,不易擦去,不镀膜的可用碳酸钙加少量的蒸馏水拌和蘸在脱脂棉 花上来回擦,后用 95%的乙醇脱脂,再用混合液清擦。混合液的调制:88%的乙 醚和 12%的乙醇(95%)混合而成。 镀膜的镜片不能用脱脂棉擦试,只能用橡皮 球吹试。3、手指印、油脂的排除:用脱脂棉花蘸上汽油揩擦,再用95%的乙醇脱脂,再用 混合液向一个方向揩擦。4、光学元件不用时,应存放在干燥箱中,防止受潮、发霉。目录实验

4、一光弹性实验方法观察实验5实验二梁的弯曲实验9实验三对径受压圆盘的应力分析.12实验四拉伸板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16第二篇 光弹性实验方法光弹性实验方法是一种光学的应力测量方法。它是采用具有双折射性能的透明材料作成 与实际构件形状相似的模型,并在其上施加与实际构件载荷相似的外力,置于偏振光场中, 由于偏振光的于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指示了模型内部各点的应力情况,可用 来确定模型各点的应力,再根据模型相似理论,换算成实际构件中的应力,其精度一般能满 足工程设计要求。光弹性法是全域性的实验方法,直观性强;能有效和准确地确定结构或零件的应力集中 从强度观点寻求零构件合理的几何形状比较迅速

5、、经济;可用来确定零构件表面和内部各点 的应力,不仅能用于平面问题的应力分析而且能用于三维问题以及动应力、热应力和塑性变 形等的研究。在机械、土建水利、交通运输、化工容器及航空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实验一 光弹性实验方法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弹性仪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掌握光弹性仪的使用方法。2、观察光弹性模型受力后在偏振光场中的光学效应。二、基本原理概述 光弹性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光弹性仪,一般由光源(包括单色光源和白光光源)、一对偏 振镜、一对四分之一波片以及透镜和屏幕等组成,其装置简图如图1-1,国产408 型光弹性仪 的外形如图 12。s-尤翻E-遥馆F崔怕鴉Q-四好之一誠片曲一检

6、就0-泓托屏慕图 1-1 光弹仪装置简图11图1-2 408型光弹仪光弹性实验中最基本的装置是平面偏振光装置,它主要由光源和一对偏振镜组成,靠近 光源的一块称为,另一块称为检偏镜,如图1-3 所示。当两偏振镜轴正交时形成暗场,通常将 起偏镜轴调整为竖直方向,检偏镜轴为水平方向。当两偏振镜轴互相平行时;则呈亮场。图1-3平面偏振光装置在正交平面偏振光场中,由双折射材料制成的模型受力后,则使入射到模型的平面偏振 光分解为沿各点主应力方向振动的两列平面偏振光,且其传播速度不同,通过模型后,产生 光程差A,此光程差与模型的厚度h及主应力差G - G )成正比,即12A=C h G -G )(1-1)1

7、2其中C为比例系数,此式称为平面应力光学定律。当光程差为光波波长入的整数倍时,即A=NA , N=0,1,2, ( 1 2)产生消光干涉,呈现暗点,同时满足光程差为同一整数倍波长的诸点,形成黑线,称为等差 线,由式(11)和(12)可得到G -G 二(1-3)12h” 九其中f二C称为材料条纹值。由此可知,等差线上各点的主应力差相同,对应于不同的N C值则有 0 级、1 级、2 级等差线。此外。在模型内凡主应力方向与偏振镜轴重合的点,亦形成一暗黑干涉条纹,称为等倾 线,等倾线上各点的主应力方向相同,由等倾线可以确定各点的主应力方向。当二偏振镜轴 分别为垂直、水平放置时,对应的为零度等倾线,这表

8、明, 等倾线上各点的主方向皆与偏振镜轴重合(即一个主应力方向为水平,另一个为垂直方向, 习惯上以检偏镜轴为水平方向,并以此为基线),此时若再将偏振镜轴同步反时针方向旋转10 。即得10等倾线,其上各点主应力方向与基线夹角为10,其他依此类推。408型和409II型 光弹仪的偏振镜均有同步旋转装置。等差线和等倾线是光弹性实验提供的两个必要的资料,据此可根据模型的受力特性计算 其应力。为了消除等倾线以便获得清晰的等差线图,在两偏振镜之间加入一对四分之一波片,以 形成正交圆偏振光场,各镜片的相对位置如图1 4所示。图4正交圆偏振光场布置简图一般观测等差线时,首先采用白光光源,此时等差线为彩色,故亦称

9、为等色线,当N=0时呈现黑色,等差线的级数即可根据零级确定,非零级条纹均为彩色,色序按黄红绿次序指 示着主应力差G -C )的增加,并以红绿之间的深紫色交线为整数条纹,在具体描绘等差线12图时,可采用单色光源如钠光或激光,以提高测量精度。三、实验设备与模型1 、光弹性仪。2、光弹性模型:梁,圆盘,圆环等。四、实验步骤1、观看光弹性仪的各个部分,了解其名称和作用。2、取下光弹性仪的两块四分之一波片,将二偏振镜轴正交放置,开启白光光源,然后单 独旋转检偏振镜,反复观察平面偏振光场光强变化情况,分析各光学元件的布置和作用,并 正确布置出正交和平行两种平面偏振光场。3、调整加载杆杠,放人圆盘模型,使之

10、对径受压,逐级加载,观察等差线与等倾线的形 成。同步旋转两偏振镜轴,观察等倾线的变化及特点。4、在正交平面偏振场中加入两片四分之一级片。先将一片四分之一波片放入并转动之使 成暗场,然后转45,再将另一四分之一波片放人并转动使再成暗场,即得双正交圆偏振光场。 此时等倾线消除,在白光光源下,观察等差线条纹图,分析其特点。再单独旋转检偏镜90, 则为平行圆偏振光场,观察等差线的变化情况。5、熄灭白光,开启单色光源,观察模型中的等差线图,比较两种光源下等差线的区别和 特点。6、换上其他模型,重复步骤3 至 5,观察在不同偏振光场和用不同光源情况下,模型内 等差线和等倾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5、 关闭光源

11、,取下模型,清理仪器、模型及有关工具。五、实验报告要求1、绘出光弹性仪装置简图,简述各光学元件的作用。2、简要说明仪器调整过程,并绘出正交和平行平面偏振光场以及圆偏振光场布置简图。3、简述在不同偏振光场和不同光源下观察到的模型中的干涉条纹现象。实验二 梁的弯曲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梁的纯弯曲实验,测定光弹性材料条纹值f。2、通过简支梁弯曲实验,掌握等差线和等倾线的绘制方法,并计算不同截面的剪应力二、实验原理和方法1、矩形截面梁在弯矩M作用下,如图21所示,根据光弹性实验的等差线图测得纯弯 区段邻近上下边缘某整级数条纹N之间的距离H0,如图22,对应的应力理论值为空f Ho hH 2 IH,丿

12、其中M为弯矩,h为梁厚度,H为梁高度,H0为等差线图上条纹级数N之间的距离,H为 等差线图上梁边界间的距离。图2-2纯弯曲梁等差线示意图又根据光弹性实验的基本关系式有则可得到(2-1)6M (H2、两端简支的矩形截面梁,跨中承受集中载荷P,根据光弹性实验提供的等差线条纹图和等倾线条纹图,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各点的剪应力值2)血恥j孚-心(2-2)其中h为梁的厚度,f为材料条纹值,n为等差线条纹级数,e为等倾线参数。三、实验设备及模型1、光弹性仪。2、矩形截面梁。四、实验步骤(一)纯弯梁实验1、将二偏振镜轴水平垂直放置,将一对四分之一波片放入,令其轴与偏振镜轴成45角,使成暗场,即得正交圆偏振光场

13、。2、测量模型尺寸H、h,并划线。3、调整加载杠杆使之平衡,根据划线位置将模型按图 2-1 所示安装成纯弯受力形式。开 启白光光源,对模型施加少许载荷,调整成像系统,使在屏幕上成适宜大小和清晰的映像, 并观察条纹的对称性,若不对称,则调整加载装置直到对称为止。4、逐级加载,观察等差线的生成和变化规律,加载至纯弯区段上下边缘的等差线级数为 34级,停止加载。分析等差线特点,找到零级条纹位置及条纹变化规律,判断边界应力符号。5、在屏幕上用描图纸描绘模型边界线及等差线条纹图并标明级数,记下载荷值。(二)简支梁弯曲实验1、等差线描绘(1)将仪器调整为正交圆偏振光场。(2) 在梁上划出支座及加载位置线,

14、以及计算截面 AB, CD 位置线。(3)在加 载架上安装试件如图2-3,开启白光光源,对加少许载荷,调整成像系统使在屏幕上成像清晰, 并调整加载装置使条纹对称。(4)逐级加载,至AB截面出现34级等差线为止,观察与分析等差线的特点和变化规 律,判断边界应力符号。( 5)在屏幕上用描图纸描出模型边界线及等差线条纹,标明级数。(6) 单独旋转检偏镜90,即成平行圆偏振光场,得到半级数条纹图案,用虚线描在屏 幕的描图纸上,标明级数。(7) 记下载荷 P。2、等倾线描绘(1) 将四分之一波片取下,使二偏振镜轴分别为水平垂直放置,即得平面偏振光场,利 用白光光源,适当减少载荷,使模型呈浅色背景,同步反

15、时针方向转动二偏振镜,观察等倾 线变化规律。(2) 以检偏镜轴成水平为基准,同步反时针方向转动偏振镜轴,在屏幕上用描图纸依次 描出 0, 5, 15” , 30, 45, 60, 75, 85等倾线,标明度数,并反复检查核对。3、将实验结果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4、清理实验现场。五、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实验目的及过程。2、绘出纯弯梁等差线分布图,量出图22所示H H0o再根据P、a、N、H值由式(2 1)计算出 f 值。3、绘制简支弯曲梁的等差线和等倾线图。并划出AB,CD截面的N,0曲线,将AB, CD截面分成若干等分(如六等分),根据N, 0曲线求出各分点的N, 0值,再由式(22) 计算各点的剪应力值,绘出剪应力分布曲线,并与材料力学计算结果比较。4、结果讨论(1) 实验值与材料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