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86182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运用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烃完全燃烧: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y/x 成正比.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同分异构体 或 最简式相同例1.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A50g

2、乙醇和50g甲醚 B100g乙炔和100g苯C200g甲醛和200g乙酸 D100g甲烷和100g乙烷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A甲烷、辛醛 B乙炔、苯乙烯C甲醛、甲酸乙酯 D苯、甲苯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1. 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 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

3、写为CxHy(H2O)n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比较CxHy的耗氧量。2. 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例3.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AC3H4和C2H6 BC3H6和C3H8OCC3H6O2和C3H8O DC3H8O和C4H6O2例4.1molCxH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O2,则X与Y之和可能是AX+Y=5 BX+Y=7 CX+Y

4、=11 DX+Y=9三.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1.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例5.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2.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符合通式Cn(H2O)m3.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 ,其通式为(C2O)n (H2O)m。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 ,其通式为(CO)n (H2O)m。四

5、.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a:2b,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例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C有机物必定含O D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O五.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1.气态烃(CxH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

6、有关若y=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0若y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 若y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 2.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直接用烃类物质燃烧的通式通过差量法确定即可。例7. 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和,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A.1 B.2 C.3 D.4例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 C2H4 B.CH4 C3H6 C.C2H4 C3H4 D.C2H2 C

7、3H63.液态有机物(大多数烃的衍生物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的燃烧,如果燃烧后水为液态,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 。例9:取3.40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的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0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L(所有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则:3.4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 H_; O_;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例10. 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C、H、O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任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8、不变,完全燃烧时所耗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并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含有甲基的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练习】1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 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则X的分子式是 AC10H14 BC11H16 C. C12H18 DC13H202 1 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3某烃室温时为气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H2O和C

9、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该不饱和烃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应是 A2 B3 C4 D54.某气态链烃可能是烷烃、烯烃、炔烃。在1.01105Pa压强和室温条件下,把10mL烃在50mL氧气(过量)中充分燃烧,燃烧后恢复到1.01105Pa压强和室温条件下,测得残留气体体积为35mL。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5.某有机物0.3克完全燃烧后生成224mLCO2和0.18克水,已知该物质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为30,求有机物的最简式和分子式。又知该有机物加稀H2SO4煮沸后生成A.B两种物质,A物质能跟Na2CO3反应生成CO2,它能起银镜反应;B物质不能跟Na2CO3反应,但能跟金属钠反

10、应生成H2。B物质有毒,使人失明,推断该有机物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6标准状况下168 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g;若用足量的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 g。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只要求写出一组)。【答案】例1.D 例2. AB 例3.BD 例4.C 例5.AB 例6.BD例7.D 例8.BD例9解析:设3.40醇中含H、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则:x+16y=3.40-2

11、.80L/22.4Lmol-112mol-1 方程x/4 y/2 =0.560L/22.4Lmol-1 方程、联解可得:x=0.300mol y=0.100mol 进而求得原子个数比。答案:C. 0.125 mol、H. 0.300 mol、O.0.100 mol;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124例10解析:因为有机物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变,即说明A、B两分子中含氢原子数相同,由于耗氧量不变,因此A、B分子组成上又相差个碳原子和个氧原子,即相差原子团,那么A、B必须符合通式:。若A为甲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B可能是即:。

12、所以A、B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B分子中氢原子数相同且相差个原子团。含甲基的同分异构体为:和。 参考答案1.C 2.B 3.C 4.该链烃可能为乙烷(CH3-CH3)或丙烯(CH2=CH-CH3)。26CH2O,C2H4O2,HCOOCH3、甲酸甲酯。讲析:设气态烃为CxHyCxHy(x)O2xCO2H2O(l)V 1 1+ 10 (10+50-35)则该气态烃可能为C2H6、C3H6、C4H6,但C4H610mL燃烧消耗的氧超过50mL,不符合题意。5该烃的式量M30260。0.3g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因n(CO2)=0.01moln(H2O)=0.01则该有机物分子式可假设为:C2H4Ox由得即分子式为C2H4O2该物质能起银镜反应又能水解,则为甲酸甲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