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28593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课教案课外文言文“三读法”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课外文言文语段的解题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运用文言文“三读法”做好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前期准备工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热爱中国古文化的观念,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二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三读法”做好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三 教学难点运用文言文“三读法”进行解题四 教学过程(一)科学导入课外文言文阅读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难点,大家拿到题目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本节课我们就学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几件事,我们称之为“三读”。做好这“三读”,相信同学们就可以自信满满地开始解答下面

2、的题目了。(二)引领探究1.什么是三读?所谓“三读”,就是读标题,读首句,读注释。第一读:读标题。快速浏览并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而了解了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后面内容理解类问题的解答。例如,“楚人学舟”,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文侯与虞人期猎”这个标题交代了人物“文侯与虞人”和事件“期猎”。“郑板桥开仓济民”指出了语段涉及的人名“郑板桥”和事件“开仓济民”。 可见,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但有些语段没有给出标题,就需要借助其他途经抓住主要

3、信息了。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读:读首句。第二读:读首句。找出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在文中圈出涉及到的人物,尤其注意人名的简称。例如. 1.杭州市2009年中考: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语段首句交代了主要人物“范式和元伯”以及他们的关系“为友”。后文“式谓元伯日”则用简称“式”来称说“范式”,我们应该圈出人名,以免将其误当成实

4、词进行解读,阻碍我们的阅读。2.天津市2013年中考: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正会,元旦集会。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书下注释交代了“陶公”和“桓宣武”的身份。 首句交代了语段的主要人物及其品行“性检厉,勤于事”。后文出现了一个人物“桓宣武”,应该圈上。其中,“桓宣武”何许人也?在语段的注释中明确

5、告诉我们是“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这就提示我们可以借助“第三读:读注释”来了解文章大意。第三读:读注释。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例如:1.天津市2014年中考: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 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

6、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詹何:古代哲学家。社稷:指国家。身治:自身修养好。末:末节,次要的事情。通过注释可知“詹何”是人名。此外还有三个注释对难理解的词语做了解释,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大概了解文意。2.陕西省2009年中考:盂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

7、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舍人:门客。错:同“措”,放弃。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铫鎒(yo nu):农具。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注释为我们提供了难以理解的几个词语的释义,让我们知道了“舍人”是孟尝君的门客,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大意。(三)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前的准备阶段的“三读法”。读标题。读首句。读注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训练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帮助你们扫除阅读障碍。(四)训练反馈请大家运用“三读法”在30秒之内快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概述选段的主要内

8、容。2009年嘉兴中考: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一读标题:进士不读史记,这是文中老甲榜的所作所为,“进士”是他的身份二读首句:首句交代了主要人物“宋荔裳”和“老甲榜”,并指出了主要事件“宋荔裳在读书,有一个年老的进士经过。”三读注释:注释让我们知道了首句所提到的人

9、物是做什么的。从而解除了最初的阅读障碍。由此,可得知选段的主要内容:在宋荔裳读史记时,一位老进士对此发表的观点,认为读史记没有好处,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同学们,你们学会“三读法”了吗?五 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提到“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扫除文言文阅读答题前的障碍,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语篇大意,在运用“三读法”的过程中,除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读标题;读首句;读注释)以外,还应提醒同学们注意三个问题:1.速度要快,扫视语段;2.动笔圈点,抓住关键词;3. 遇到阅读障碍要懂得取舍,联系语境猜词义。总之,“三读法”只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前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章大意的途径,要想真正做好文言文阅读,还应该在平时的课内文言文学习中多积累,使知识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