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28417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秦娥娄山关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秦娥娄山关一、导入课前播放娄山关歌曲。这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写的一首词。词起于唐,盛于宋,是用来配乐演唱的。“忆秦娥”是词牌名,它跟词的曲调有关;娄山关是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娄山关”在哪里?就在我们的遵义。我非常喜欢这首词,我也非常向往贵州这片热土,来到仁怀之前,去瞻仰了遵义会议旧址。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转战南北,先后攻克60多座县城,纵横驰骋于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贵州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地。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贵州战斗的艰难岁月里,仍能保持乐观自信,笑看战场风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

2、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我想我们贵州的同学读忆秦娥娄山关一定会非常投入。让我们在大声朗读这首词。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读准、读通诗句。(1)自由读(2)指读指导:雄关/漫道真如铁(漫道:莫说,不要说),读得很准确。通过朗读,你能不能看出上下阕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景与情的特点呢?我们来听听著名播音员方明的朗诵。(二)指导朗读,体会感情第一,指导上阕的朗读。1听录音,录音中上下阕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有什么变化吗?(上阕声音深沉,下阕变得很激昂)2跟着录音读一遍。3你模仿着录音试着读一读。3指读,教师指导朗读。(语气、语调、语速、重音)4齐读,读得不错,有点方明的味

3、道了。5上阕为什么要用深沉的语气来读呢?因为上阕写的景物苍凉沉郁,你从哪些景物能看出这一点?(西风、大雁、寒霜、残月,构成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种景物。呼呼的西风猛烈的吹着,一个凄冷的冬天早晨,天还没有全亮,深蓝色的天空里一轮冷月当空,偶尔从头顶掠过的大雁也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呢?(在此指导“霜晨月”的读法:重读“霜晨月”。三个字应该怎么读?指读。为什么要一字一读?因为一字一景;为什么不能截然断开来读?它们共同构成开阔苍凉的意境。第一句,哪一字重读,更能突出一种苍凉之感?)第二,指导下阕的朗读1为什么从“雄关漫道”开始就变激昂起来?读读背景我想

4、你一定能够懂得。PPT背景: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1935年2月 25 日凌晨红军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经过反复争夺,终于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 然后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共歼灭敌军两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忆秦

5、娥娄山关这首词。(答案:充满了胜利之后的豪情。大家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一种什么情怀?(豪迈)为什么?((别说有强敌把守的天险娄山关像铁打的一样牢不可破了,如今我们的队伍不是已经跨越雄关,踏平险阻了吗?漫道:莫说,不要说)再读,还能读出什么情怀?(蔑视)再读:(自信)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领袖的自信,也是我们民族的自信。2指读。指导:怎样读出豪迈和自信呢?声音:响亮;语气:坚定;语调:高昂;重音:真如铁,从头越。3PPT出示,推荐一生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读到这里,直觉得

6、红军战士前进的步伐,每一踏足都踩的山头在晃动。3自由读,体会上下阕语气情感的变化。三、品读。诗词语言凝练,讲究“练”字,往往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可是这首词中我却觉得有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马蹄声一般都是清脆的,怎么能是碎呢?“咽”是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咽,呜咽的意思。进军的号角一般都是嘹亮的,怎么能是“咽”呢?所以我改了一下:马蹄声脆,喇叭声亮。你怎么看?你觉得原文好还是我改后的好?为什么?(1)碎,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日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 (2)咽,形容在烈烈西风中传来

7、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崎岖,军号不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碎”“咽”是实景,也是心中景。肩上责任重大,前途困难重重。看到的景色也就浓郁苍凉,充满悲壮之情。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之心境: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这两句不仅有景,有情,还有事,有场景。再读这两句,从马蹄和喇叭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中读出什么事?什么场景?从马蹄、喇叭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

8、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三、赏析“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你认为这两句话好在什么地方?(注:赏读句子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1抓住色彩来写“苍”青色,“血”殷红,两种对比鲜明的色彩相映,共同构成一幅壮丽的景色。以亮丽的色彩体现豪情,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毛泽东诗词中“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灿烂,“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多彩,“红旗漫卷西风”的诗意,都令人耳目一新。2两个比喻,鲜明生动。(1)观察点:娄山关之巅。(2)海:博大胸襟(观

9、沧海)(3)血:战争,战争惨烈,流血牺牲,对前途充满乐观自信,革命必胜的豪情壮志。(4)情景交融的典范。(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从中不仅读出无比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读出诗人宽广无边的博大胸襟,革命必胜的豪情壮志。) 读这两句,读整首诗。四、艺术手法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整首诗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而透过这景与情又能让我们想象到行军的急促,场面的惨烈,一字一句又幻化成诗人顶天立地的伟大形象。情与景与人与事都凝聚在这短短的46个字上,不得不让我们为毛泽同高超的语言艺术所折服。(背诵)五、拓展延伸:下

10、面请同学们看这两首词: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诗词。沁园春长沙(上阕)1925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清平乐六盘山(注:1935年10月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的龙,指国民党反动派。)同学们读一读毛泽东的这两首词,你看能从中找出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般豪迈自信的句子吗?一是1925年参加革命不久的毛泽东的胸襟,二是1935年长征尚未取得成功时的毛泽东的气度,(齐读三首词中的三句话。)从这些诗句中,我们都能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政治家的风采。忆秦娥娄山关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广为传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歌曲,重温苍凉的景色,豪迈的情怀。播放杨洪基的歌曲,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