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28250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糖尿病前期要积极干预 饮食运动药物 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耐糖量减低阶段,是糖尿病必经的发展路径。到了这一程度的高危人群, 就如处在分岔口上: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而假如从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方面打“预防针”,将会降低约50的糖尿病发病率,还有可能变回正常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他们有没有科学地坚持不懈地做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 糖尿病前期: 在中老年人体检中很常见 45岁的黄姨,一年前体检时发现早上空腹血糖为5.9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0.2毫摩尔升。医生说她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好好防控以免进一步发展。一年之后,黄姨再次化

2、验,结果早上空腹血糖却已升为7.2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5.7毫摩尔升,已经确诊为糖尿病。“一年来我也有注意饮食控制,为什么还是得了糖尿病?”黄姨很是不解。 “首先我们要搞清糖尿病前期是什么概念,然后才能让患者知道怎么样去做干预治疗。”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立群说,糖尿病前期包括餐后糖耐量减低(IGI)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两个指标。餐后糖耐量减低指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则指早晨空腹血糖在5.67.0毫摩尔升之间的异常血糖状态。这种状态超过正常人水平,表明糖代谢已出现问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中老年人体检中很常见。 而糖尿病前期的

3、干预治疗也属于糖尿病的二级预防范围。朱立群强调,干预应从行为干预(包括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和药物干预两方面同时进行。黄姨只是在饮食疗法上下功夫,忽略了运动疗法和药物干预的作用,没有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没有能阻止病情的继续进展。 饮食疗法: 米饭要定时定量吃 饮食疗法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热量的摄入,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糖类的比例和维生素的含量。其原则是: 控制每日摄入的食物提供的总热量,目标是达到和控制“标准体重”。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100后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的标准体重。如一个人身高180厘米,标准体重就是(180-100)0.9=72公斤,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10%都属于正常

4、现象。有些人担心食物里含糖高,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连大米饭也吃得少,这种“饥饿疗法”使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身体瘦弱,降低抗病能力,达不到控制的效果。但也不能放开大吃,没有计划随意进食。 每天进食的三大营养成分的理想比例是:碳水化合物占6070,脂肪占1520,蛋白质占1015。换言之,就是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高碳水化合物。具体的量根据人每天活动量而定,以碳水化合物来说,低活动量如办公室一族,每顿要吃11.5两米或面;中等活动量者每顿要吃1.52两;重体力劳动者消耗量大,每顿饭就要吃3两以上主食。“有些人担心米和面等碳水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多糖,不敢多吃,这是个误区。只要掌握好量,坚持定

5、时定量吃饭,就不会有问题。” 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日常饮食应选择瘦肉,去皮和肥膏的家禽,脱脂或低脂奶,另外避免煎炸食物、西式快餐。 运动疗法: 每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运动能降低血糖,一般中等量的运动降糖作用可以持续12小时左右。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指标,还可以使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加,敏感性增强,并降低血脂,有利于防止糖尿病血管突发症。 运动疗法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但要避免进行剧烈的和对抗性的活动,应采取轻度到中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这个量怎么把握呢?要在心脑能

6、够耐受的情况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并维持一定的强度,具体地说每次的运动量到略出汗为止,并逐步增加。糖尿病前期病人体质一般都偏弱,开始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时应先进行短时间的轻体力活动,随着体质的增强,再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间。清晨空气好的时候可以晨练,但是要注意避免受凉,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不适当的运动量或过于紧张或兴奋的运动非但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有时反使血糖升高。 但要注意的是,有严重的心、肝、脑、肾疾病时,不宜进行运动。待病情稳定后才可以做和缓的活动,如散步等。 药物如何干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基础上,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能更有效对付糖尿病前期。特别是对于部分糖耐量低减者,

7、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还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或者一时难以改变多年习惯的生活方式,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就要考虑药物干预。适宜的药物有服用双胍类药物,如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每次50mg,每日3次。拜糖平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副作用小,只有少数人服用后会有腹胀腹泻,但不影响治疗。另外一些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不仅能延缓糖尿病前期转化为糖尿病,还能增加糖尿病前期患者向正常人的转化率。 朱立群说,上述3种药物均能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或缓解胰岛素细胞的负荷,因此可以让病情逆转或好转。但他也强调,糖尿病前期患者即使已暂时解除了“警报”,但如果不坚持原来的治疗措施

8、,也有复发的可能,所以糖耐量低减者必须“警钟长鸣”,坚持干预治疗不懈怠,才能对糖尿病说“不”。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有望停药2008年09月24日11:13新华网新华网南京9月23日专电(记者朱旭东) 使用胰岛素会成瘾?打胰岛素意味着病情更加严重?这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的疑惑。江苏省有关专家表示,胰岛素是一种激素,人体内本身就存在,使用胰岛素不会成瘾,也不会使病情加重,而使用胰岛素也并不说明病情加重。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05”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倍数增长,目前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因此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等部门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将今

9、年的活动主题定为糖尿病。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认为,只有尽早澄清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的认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误区,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与防治糖尿病。 刘超表示,糖尿病主要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因为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后者则是体内还有胰岛素,但产生了胰岛素抵抗而不能发挥作用。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要注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须口服降糖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刘超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往往是在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出现并发症以后,作为候选的治疗手段。这些患者多已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而且愈后身体很差,因此产生了“胰岛素会成瘾”的错误认识。 有些医生往往会对糖尿病患者说:“如果不控制饮食,就可能要打胰岛素了。”难免让患者误认为打胰岛素就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刘超表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实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样缺乏胰岛素,只有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得到休息,使其更好地恢复和维持,从而疗效更好。而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停胰岛素,而且还可能停掉其他降糖药。 糖尿病肾病保健药方:山药汤:鲜山药100克,莲子10个,莲须10克,同加适量水煎服。1剂/日。 功能健脾,固肾,利水。主治糖尿病肾病;症见蛋白尿长期不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