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28063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A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

2、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

3、甫孤雁)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

4、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

5、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一、比喻 (一)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二)暗喻。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如: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你应当

6、做高山磐石,我应当做河边蒲苇。 (三)借喻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如: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从这里分别后,你将独自踏上万里征程。 按:孤蓬蓬草,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古诗多以之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四)博喻。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一川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按:这里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忧愁的深广,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

7、有“贺梅子”的雅号。二、借代 行文中,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这就叫“借代”。如: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誓死扫荡匈奴奋不顾身,边境上五千壮士英勇牺牲。按:貂锦汉代的羽林军穿貂裘锦衣,故以“貂锦”代战士。这是用衣着代人。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白居易夜闻歌者) 十七八岁的美女,独自靠着桅杆站着。 按: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后因以表示美女。古诗中还以“婵娟佳丽”等代美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发愤读书,得以步人仕途,报效国家;四年来,孤军作战,转战天涯。 按:干戈干”,盾牌。“戈”,一种兵器。“干戈

8、”,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古诗中还以“烽火”(古时边境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鼓鼙(pi)”(军队中用以激励士气的乐器大鼓、小鼓)“矢石”(箭和垒石)“弓刀”等代指战争,属具体代抽象。三、夸张 夸张是古诗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谁说河面宽广,竞容不下一只小船。 按:这里运用夸张,极言河之小,连刀(小舟)都容不下。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在书房里吟诗作赋,即使写下了万言诗文,也抵不上一杯水的价值

9、。 按:“万言”,为数多,“一杯水”,为数少。两相对比,而前者不及后者,这样也就形象地表明了文章的价值之低。四、拟人五、双关 所谓双关,就是指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如: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其七) 回想当初与郎相识时,情投意合两心如一。理好蚕丝放入残破的织布机,谁曾料到竞织不成匹。 按:丝蚕丝。谐“情思”的“思”。匹布匹,谐匹配的“匹”。表面讲织丝不成匹段,实际是讲两人不能成配偶。 石阀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读曲歌) 一块石碑嘴里长,衔着碑儿话也不能讲。 按:碑双关语。表面上讲的是“碑

10、”,实际上是“悲”,意思是衔悲讲不出话来。六、顶真 顶真,即用前句最末的语句作为后句开头的语句,上递下接,环环相扣。顶真能使句子联系紧密,反映事物间的辩证关系,又能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儿挂在高高城头。城头月出照着古老凉州。凉州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胡人大半仍知弹击琵琶。琵琶一曲令人盱肠欲断,风声萧萧啊,长夜漫漫。按:顶真修辞方法,使各层之间的衔接,如溪水九曲,流动而又宛转,既显示出民歌风格,又把诗的内容传达得委曲尽情。七、叠字 叠字是指同一个字的

11、重叠使用。古诗中大量使用叠字,是由于它音节整齐,声韵和谐,节奏感强,具有听觉上的美感。在意义表达上,叠字形象生动,含蓄隽永,很适于摹声、状貌、写物、抒情。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织机)唧唧又唧唧地响着,木兰对着门把布织。 按:唧唧叹息声。“唧”的叠用及“唧唧”的反复暗示木兰内心忧思重重。八、反复 诗歌中重复某些句子,以加强语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情景与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如: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令人伤心,万间宫殿都化成了泥土。王朝兴起,百姓

12、受苦!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间隔反复,是曲中之眼。作者一语道破,无论是帝王霸业的成与败,还是万间宫阙的兴和废,给百姓带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这表现了作者透过表象看到实质的大智慧,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九、对偶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抱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渺无边际的落叶随着秋风萧萧而下,无穷无尽的长江水奔涌着滚滚而来。离家万里的我呀满怀悲秋之情屡屡作客异乡,值此暮年又拖着百病之躯独登高台。 按:这四句是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对偶很是工整。“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13、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十、排比 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 明丽的江南正好采莲,莲叶是多么劲秀饱满!鱼儿嬉逐在莲叶之间:鱼儿嬉逐在莲叶东边,鱼儿嬉逐在莲叶西边,鱼儿嬉逐在莲叶南边,鱼儿嬉逐在莲叶北边。 按:最后四句以排比的句式,铺排渲染,描绘出鱼儿们倏忽往来、活泼嬉戏的动态,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活泼可爱及愉快心情。十一、通感 通感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更换感受角度来描述事物性状和情貌的修辞方式。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嫩绿的杨柳如烟雾笼罩,清晨的轻寒很快

14、被阳光赶跑。杏花红艳艳开满了枝头,春意呵多么浓郁多么热闹。 按:“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一句的妙处,在于用听觉感受“闹”表现视觉感受,呈现出一幅杏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象。十二、层递 所谓层递就是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远到近、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等次序说下去,形成层层加码的格式。如: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采葛) 那位姑娘去采葛,只有一天没见着,好像三月久相隔。那位姑娘去采蒿,只有一天没见到,像隔三秋受煎熬。姑娘采艾去田间,只有一天没会面,好像隔了整三年! 按:按照时间单位的大小,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既在时间单位上递进,又在情感方面递进,表明了越来越多的相思之情。十三、对比 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战士在前线出生人死,而将军帐下的美人却还在那里轻歌曼舞。 按:一边写战士们浴血奋战,一边写将官们骄奢淫逸。两相对照,异常尖锐地把矛盾揭示了出来。十四、衬托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故意运用其他事物来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如: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