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7692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四课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内容是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第一次要求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这一人类基础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它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体现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地观的良好契机。该内容是在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诸多因素影响。于是,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

2、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影响显著。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影响、制约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建立辩证、全面的认识。该教学内容的学习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合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到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随着案例的展示和问题的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从中体验到学有所获的愉悦感受。本课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农业生产现状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思考。通过资料的展示和问题链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利弊两方面的影响。案例教学也充分体现出地

3、理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高中必修1的学习,对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本学期学习了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对于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逐步掌握了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为本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该课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课标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实例,说出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针对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教学目标为学生设定了三组学习行为:第一组:对实例进行分析。需要学生运用地图读图能力、景观图判读能

4、力和文字阅读能力获取有用信息,而后对信息进行归纳,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思考。第二组:说出农业生产队环境的影响。这是在第一组行为的基础上,学生表述农业对于自然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影响,并且说出哪些是有利影响,哪些是不利影响。说明某事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须从各方面多角度阐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其影响,体现了思考问题时应避免片面性,要做全面地考虑。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同、不同区域条件进行农业生产环境遭受的影响也不同,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区域差异性的原则。第三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该学习行为是针对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进行的,通过案例展现问

5、题,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习的成功案例提供的经验,针对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地探索其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在实施这一学习行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以往积累、课堂感悟和教师引领,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来指导探寻过程,最终发现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教学中各个问题的思考都借助实际案例展开,从实际出发,也体现着学科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教学中以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载体,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中提高学生阅读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认

6、识到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就学生目前的思维能力而言,他们是很难全面地理解、说明这一问题的,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三、教学策略的选择利用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从而掌握遇到问题正确的思考途径,在解决实际案例所带来的问题中,学生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地理是从实际中来,又指导实践的有用的科学。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导入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让学生对比分析。学生活动对比分析两图差异,发现人类通过农业活动使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发生了明显变化。核心问题(问题链)从两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景观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7、?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引入学习主题。正课一、农业发展引起地理环境的变化1农业规模扩大改变自然景观教师活动提供人口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情况、人类社会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景观替代自然景观,农业活动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 归纳学生分析回答的答案。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分析,得出农业景观替代自然景观,农业活动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 回答问题,相互补充和纠正。核心问题(问题链)(1) 造成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什么条件促使人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分析地理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景观替代自然景观,

8、农业活动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2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教师活动给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负面案例:玛雅社会衰落核心问题(问题链)(1) 说出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 这种生产方式对环境有什么不利影响?(3) 玛雅社会后期这种不利影响为什么急剧加大?(4) 这种影响最终导致玛雅文明产生了怎样的结局?(5) 你还能举出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其他危害吗?正面案例:留民营生态农业核心问题(问题链)(1)60年代以前留民营的农业生产环境有何特点?(2)60年代后人们采取了怎样的生产方式?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3)最初的生产方式在70年代后

9、效果怎样?对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80年代后,留民营人民采取了生态农业的方式,根据生产流程示意图和留民营生产布局示意图简要说明留民营的生态农业有何特点?(5)说明生态农业对当地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活动分析案例,说明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人类活动对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带作用,直至最终作用于人类的过程,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也突出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特征。二、协调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教师活动提供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

10、的农业生产方式,以求避免产生环境问题,同时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收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学生活动结合各自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归纳整理好思路后,说明要采取的措施。核心问题(问题链)(1) 当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 如果全部土地都开垦种植粮食作物,对环境会造成怎样的不利影响?(3) 既要保证收益,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当地利用其自然条件可以发展哪些农业生产?(4) 这些农业生产在当地怎样布局才能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设计意图利用具体地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强调学科的地域性特征,在采取措

11、施时应因地制宜。找寻发展途径,凸显了地理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的地位。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课堂总结教师活动结合前课让学生明确人类根据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说明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决。 完善结构式板书。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总结,整理思路。设计意图总结全课,巩固新知。板书设计人类需求农业技术的应用地理环境的变化反对有利影响:满足人类需求、改善生产和生存环境不利影响:产生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

12、扩大农业规模农业发展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五、学生活动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利用教师的问题链进行思考,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六、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充分利用案例实施教学,采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全面考虑。在案例采集中我还注意选取身边的案例,使学生感到真实和亲切。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我组织好一系列的问题链作为学生考虑复杂问题时的框架支撑,使思考的方向性更明确。同时,学生在通过问题链逐级思考中,也学会将复杂问题逐层分解,经过层层递进的思考,最终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七、教学反思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中“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是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

13、,第一次要求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这一人类基础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它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体现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地观的良好契机。该知识点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课标要求,我认为该知识点的学习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合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到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随着案例的展示和问题的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从中体验到学有所获的愉悦感受。该知识点是在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诸多因素影响。于

14、是,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影响显著。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影响、制约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建立辩证、全面的认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就学生目前的思维能力而言,他们是很难全面地理解、说明这一问题的,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我首先提出要求学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分别产生了

15、哪些影响。其目的一方面给学生的思考引领了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整理思考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的影响,结合了上学期所学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这个问题确实在考验学生的能力,它要求学生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又需要学生自己寻找例证来说明产生的影响。可喜的是学生做出了比较完满的回答,说明前期的知识掌握良好。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技术的应用在一些地区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我利用一些直观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技术虽然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但利用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通过玛雅文明衰落的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社会发展的终止。这样,通过资料的展示和问题链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人类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之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得到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图探索使农业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途径。我选取了北京大兴区留民营发展生态农业,改变原来贫困落后面貌的成功案例,得出人类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让人们获得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