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27487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5篇).doc(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书心得范文精选25篇论语读书心得范文精选25篇论语读书心得 篇1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化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那么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假如可以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那么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

2、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翻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光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

3、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阐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假设是他对他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

4、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可以按照父母的意愿、教导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论语读书心得 篇2世界上的真理总是最简单和令人信服的,就像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一样。论语就像一根看不见的鞭子,它总是提醒我们要努力做得越来越好。-题词论语十二章是我们近几天学来的一篇课文。它选取了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办了私立学校。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没有阶级,只有教育”,

5、即学习不分贵贱,德才兼备,他给了老百姓学习知识的时机。这本书充满了文字,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三个人行,一定有我的严老师。”。选择好的,跟随他们,改变坏的。”而“博学而敬业,问而思”这两句话。“三个人,一定有我的严老师”,也就是说,三个人一起去,除了我,两个人,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天气很好。我父母让我们一起爬山。我遇到一个“雪巴”妹妹。我听说她妈妈说她是浙江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是中学入学考试的第一名学生。我把我妹妹当作我的偶像。我问了很多关于学习的问题。我姐姐耐心地一一解释。我在路上遇到了一棵漂亮的植物。我妹妹正准备摘呢。我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我不知道。”“哈哈,我

6、知道,”我骄傲地说。这不是我前几天在百科全书里看到的“豆荚”吗?它是制造肥皂和光滑油的原料。可祛瘀消肿,治疗过敏性皮炎。听了我的解释,同龄人的长辈们称赞我知识渊博,姐姐也称赞我自卑。事实上,我知道我只是喜欢看课外书。雪巴和她姐姐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我暗自发誓,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进入浙江大学。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有力的书法作品,上面有四个大字:博学和勤奋。这是张锦江先生小学四年级寄给我的。当时,我不明白它的意思。我跑去问我妈妈。我母亲说,一个人必须广泛阅读,学好,并努力理论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我不明白。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论语的意思。当我在小学的时候,我在镇上的学校学习。学生不多。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7、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进入初中,学校很大,班上的人数很多,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的优越感消失了。每天的作业、考试成绩,老师都是以优胜劣汰的形式来评价的,看到同学们都很积极,竞争剧烈,我也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作业完成后一定要看半小时的课外书,时间允许的话,再看半小时的英语。虽然有点难,我还是选择坚持,因为我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只需要21天。假如我能在21天内坚持下去,那就不难了。”世上没有难事,只要我肯坚持”,我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论语是儒家智慧的精华,它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和态度,也了我们许多修身养性的方法。学习论语,智慧将代代相传!论语读书心得 篇3俗话说“半部论语

8、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论语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关学习的学而篇,有关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时我们经常挂于嘴边的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书。这些语句随意找个同学都会说上一两句,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论语里面的精彩语句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没有他的成就,见到没有贤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个样子

9、。我一直将这句孔子说的名言刻在心里,半点不敢忘记,因此养成了争强好胜,希望自己也能到达别人一样程度的性格。论语不仅能发人深省,还能使人改变人生观点。让顽皮不爱学习的人变得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险狡诈的人变得老实憨厚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难道还算不上是一本好书吗?论语书中记录的有勤学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陈正之就是那个勤学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补拙,勤学苦练从不连续,人家读一遍书,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学_找乐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陈傻子”变成陈才子,成为汉代一位很有造诣的博学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学而不厌”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10、勤练书画,特别是在练“捺”方面,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给他送饭,在送饭的过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没想到就这个细节竟写出了世间少有的一个“捺”,这是一个巧合吗?正因为米芾那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那么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顾妻子反对,言出必行,说给儿子杀猪就杀,绝不向孩子扯谎,成为后人诚信的楷模。论语中有些语句的意思确实难以理解,但“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句话总该明白吧。论语中也有这种人,谁呢?就是伯乐的儿子。伯乐的儿子不动脑筋,不思上进,手拿着伯乐写的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结果错把一只癞蛤蟆当做千里马,这种只知读书,却不知考虑

11、的人,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闹出笑话论语,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有关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个个小故事里隐藏着一句句至理名言,语言清新自然,构造新颖活泼,翻开书本,其中的人物历历在目、跃然纸上。如今你明白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吧!论语读书心得 篇4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理论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可以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假设要用一句话来归

12、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阅读了一个学期的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

13、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表达在教育思想和理论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表达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根本精神本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认“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本质和根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义:原指“宜”,即行为合适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那么。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生活准那么,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14、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开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开展.“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毛_,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化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修养好似花儿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结实。论语读书心得 篇5每当清晨时分,听到略带稚嫩却认真严肃的琅琅书声,那一句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耳熟

15、能详的名句,带给我的,是对成长的感悟。这些名句,出自儒家经典论语。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捧着一本拼音版的论语,但那时我只是一只还没有飞翔过的小鸟,自然体会不到其中的含义,只当它为简单的消遣,咿咿呀呀,自得其乐。逐渐的我开场懂事了,在小学二年级时,学校要求诵读论语,当再次捧起这本经典品读时,我仿佛懂了些什么。学校发放的论语大局部是关于学习的,而经历了几年学习生活的我,已经是一只开场尝试飞翔的小鸟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它启发我热爱学习,加强自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学习需要时常复习这些句子伴随着我走过将近七年的学习

16、生活,我如何学习,鼓励着我努力学习,而它们还将继续伴随着我走过以后的学习生活。五年级时,我买了一本节选版的论语。而此时,我已经在父母的呵护下逐渐长大,成长为一只可以飞翔的小鸟了,对父母的呵护不屑一顾,渐渐地无视父母对我的爱,正是论语,激起了我对孝的领悟。“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告诉我要为父母的安康担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启示我需要用心孝顺父母它们了我“孝”字的含义,这将使我时刻不忘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时刻对父母心存感谢。到了初中,我读到了更多论语中的佳句。这时的我已经成为可以独立飞翔的小鸟了,可以独立学习,懂得孝敬父母。但我也将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