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27017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生物“点中点”特训:生态系统及人与生物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

2、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C2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选C解析:南方

3、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这与南方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 1:2 C. 2:1 D. 3:1选择A解析: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即:(p+q)2=p2+2pq+q2=1来计算:由题意可知: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 1/3和Aa:2/3所以:A(p)的基因频率为

4、1/3+1/22/3=2/3 a(q)的基因频率为1/22/3=1/3故:子一代中AA的个体为(p2)=2/32/3=4/9 Aa的个体为(2pq)=22/31/3=4/9即AA:Aa =4/9: 4/9=1:1 5.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解题思路】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

5、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错误。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4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

6、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2721样本333501835011251216197.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定义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成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

7、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所以C选项正确。8.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树/平米)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答案D思路分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

8、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9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解题思路】恒温动物需要

9、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其/一般高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未获取量)。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大小无法比较。/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10.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 B.共生C.寄生 D.捕食【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分析。【解题思路】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从 “欺”入手,苗和草不同种,但是会争夺阳光,营养,种间竞争关系。【答案】A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

10、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借助食物结构改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吃肉时人的营养级比吃素食时的营养级高,因此能量消耗多,消耗的粮食多。12明党参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方法有 A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B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 C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获取药用成分 D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答案】ABCD【解析】

11、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明党参进行保护性开发可采用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方法,也可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还可通过大量培育培养苗而获取药用成份,还可获取人工种子进行大面积种植,正确选项为ABCD。13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答案:C解析:此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1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12、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D【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此考点在高考中有出现。【要点透析】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若自然环境恶劣,则生物多样性小。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15.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

13、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C项中其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16.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

14、失答案 B解析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1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