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说不尽的城市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26975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言——说不尽的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前言——说不尽的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前言——说不尽的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言——说不尽的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言——说不尽的城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方的城市课程前言说不尽的城市一、关于城市:结构、视角与思维方式这一门课,主要讲述关于“城市”的种种,以及带着孩子们去认识一个个或近或远,或熟悉、但并不十分了解,或全然陌生的城市。编这门课程的人,在一座中型城市里长大,在一座大型城市中生活多年,然而回过头来再度审视,发现自己对于这两座城市的了解,实在不多。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大概是忽略吧,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那些日日出现在眼前之物,反倒是我们最不曾花时间、动脑筋去好好了解的。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远方。”这句话广为流传,其实恰恰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对于身边的人、事,有多么漫不经心。原因之二,大概是没有思考过用怎样的方法、路径,可以更好

2、地去探及城市的各个角落,以及深入到城市的精神内核,仅仅凭着本能、随着日常生活的惯常轨迹而行,即便居住经年,步履和目光所及,恐怕也只是城市的某些小小角落而已。因此在这门课程中,引入了观察一座城市的许多不同视角:最开始可以说是“线性”的,从一座城市的名字出发,牵连出与它相关的各种信息,此时的城市,先是以一个个“信息点”的样貌被展现出来,然后这些“信息点”会逐渐汇聚成“信息流”,构成了人们对它的最初印象。然后,当人们真实地进入到一座城市里面,走在它的街道上,视线受到四周建筑物的限制,城市又以一个个“断片”的形式出现,这些片段中,有城市的标志性景象(某座高楼、某片广场、某一历史建筑),它们构成人们对这

3、座城市的最经典印象;也有不那么典型也就是说,在许多其他城市中都能看到的景象,在大部分城市里,它们占到了绝大多数;还有些可能在大部分介绍这座城市在资料中都无从见到,它们有可能大量存在,却并不受到重视,比如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也有可能真的是位于边边角落,只有很偶然的机缘才得以发现,但却给予发现者意外的认识:原来城市还有这样一面。当我们询问“什么是城市”,所得的概念有时与它的起源相关,有时与它的功能相关,有时与它的主要特点相关,它是一个被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型;而当我们询问“城市什么样”,它就成了一个由无数细节、无数“断片”段构成的集合体,没有人能够宣称他“完整地”看到了整个城市。然而我们还可以攀登

4、上这座城市的最高楼,向下俯瞰,可以借助地图册看到它的地理面貌,甚至可以借助飞机、借助卫星拍摄下它的全景(以及每一个细部),这都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座城市。置身其中,我们获得直接体验,而置身其外,我们获得理性认识。因此在这门课里,很重要的,要教给孩子们如何使用地图(传统的),以及非常有趣的“谷歌地球”(卫星地图+街景实拍),这个视角,若非借助外力,人们凭借自身的肉眼无法获得。而当我们将经验所得的一个个片段拼贴到地图上时,眼前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有内容,更私人化,更与自身相关。什么叫做“建立关系”呢?小王子中的描述很有意思,那就是“当我对你付 出些什么的时候,你就开始与我相关”。至此,我们已从二

5、维平面的角度对城市产生了许多了解,有点、有线、有面,其中与“点”相关的是深度,与“面”相关的是广度,而与“线”相关的,对了,是关联性。可这还不是全部。一座城市,并不仅仅是我们在地平线上所见的那些景致,在地下、在天空中,同样有着非常广阔的世界,这是城市与乡村很大的不同之处。不妨将它比作一株植物,根系在深深的地底下延展,枝叶则向越来越高处伸出。地下的世界大部分是为地上的存在服务的,而天空代表着自由与无限的可能性。只是这些部分,许多并不能直接为人们所见,比如埋藏在地底下的复杂管线,以及穿梭于空中的无线电波,“看不见的城市”就这样与“看得见的城市”交织在一起。由此,城市便成为了立体之物,与建筑一样,在

6、三维的空间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城市就好比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只是远远要复杂得多)。然而城市又与建筑物不同:后者一旦被建造完成,就呈现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进出其间的人、在其中进行的活动,都只能以它固有的边界为边界,在它固有的格局中寻求变化,获得相对有限的需求满足;而城市则总是能够(至少总是拥有这样的可能性)随着人们的活动和需求而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又回到了植物的比喻城市,犹如一个生命体,不断更新、生长,同时与所有生命体一样,有着从诞生到发展、到兴盛的过程,然后有的渐渐没落、消亡,有的经过改良、改造或彻底革新,得以延续下去。这一切,如同自然界的万物生灭、轮转。一旦人们开始建造一

7、座城市,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只不过推动这生命的力,很复杂,是城里城外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和人的活动(有时甚至是很遥远地方的人和活动),以及天地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门课程里,我们暂不探究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而将目光集中于它们的结果城市的历史,由此获得了观察城市的第四个维度:时间。观察城市的历史有一个最大的便利:固态的建筑,许多都存在得比人的生命更为长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书面及影像资料,摄影据说正是在城市中获得了最大的兴趣与发展。处身于镜头背后的人,捕捉着各种各样观察城市的角度,以及各种各样的城市景象,一旦被记录下来,它们便进入了某种永恒。一帧照片所能传达的信息往往超出人们的

8、意料:在漫长的年月后,当我们再度审视那些“老照片”,当初拍摄它们的理由比如某一个人的肖像可能早已不重要了,可是在这个人的背后,那许多细节纷纷芸芸地呈现出来,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兴趣焦点。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与城市相似:当我们询问“这座城市的历史是什么”与询问“这座城市的历史什么样”,这两个问题将会带来很不相同的观感。所以在这门课程里,除了构成时间轴的大事件、“大历史”,还试图引入一些微观的视角,去看看不同个体的记忆与感受,这个尝试很小,因为对我们的孩子(他们无法真正到达那座“远方的城市”)而言,收集资料是困难的,不过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观察城市的角度。最后,在时间的轴线上,我们由“过去”一

9、路走到了“现在”,回到眼前的城市,随后会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将来”。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呢?当我们说到“勾画蓝图”,其实想要做的,是探寻并表述心中的愿望。不存在没有愿望的人,但有许多人没有花时间好好地去探寻,也有些人不敢说出、甚至不敢承认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的孩子当然不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他们将会对自己和未来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不过,城市毕竟是集合的产物,是所有城市里的人共同需求汇集起来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契约的结果;此外还受到客观的制约技术与材料。考虑到了这两个方面,这一门课程就差不多该完成它的使命了。二、关于这门课程:方法、感受与收获好了,来说说编写这门课程的一些基本考虑

10、吧:首先,尽可能地将“梦想中心”里的所有资源都利用起来,包括电脑、网络,以及图书(带着特定的目的去看书,与所探究问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会纷纷跳到眼前并不一定是答案,答案可能会在许许多多资料不断地汇集之后,忽然出现在脑海中这样的体验真的是非常棒),而最重要的当然是孩子们的头脑(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这样做还能让孩子们意识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看看他们还能发掘出哪些有趣的路径和方法。资源不仅限于课堂之内,在课堂之外还有许多获取的途径,比如说“梦想中心”的整个网络。在这门课程的构想之一,就是把位于城市中的“梦想中心”与乡村连结起来,不单是被动地看(各“梦想中心”的博文),而是主动地进行沟通,有

11、发问、有回答、有互动;不单是被动地获取现有信息,而且还有主动的搜索(根据提问)。城市中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并在提供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乡村里的孩子则能透过同龄人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城市景象。而且,以后,对于所有“真爱梦想”的孩子而言,“梦想中心”就是他们在一座“远方的城市”中最亲切的标志物,就好像从前的传道士在漫漫长途中遇见一所“青年旅馆”(青旅最初是带有宗教性质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熟悉的场景和生活,更代表着精神上的认同与心灵的归宿感。其次,有许多补充材料(图片、文字、动画、影像)被添加进来,但是没有一定要如何运用的规定,老师们大可以自由发挥,多样组合。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这门课程里,没有输赢,没有谁比谁做得更好,因为城市是丰富多彩的,而关于城市的认识也是如此。因此从第1课时开始,老师就不要吝惜给分,对每一个答案、每一种说法、每一次猜想都要予以鼓励。随着课程展开,孩子们究竟会得到多少分数呢?手里拽着一大把分数,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天哪,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大家一起来试试看吧!等到课程末了,孩子们将会惊异地发现,他们手头已经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多到足以编成一本书了绝对没有想到吧!这就是孜孜不倦努力和积累的结果。到那时,收获的喜悦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