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26720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共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山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 of Zhongshan City Emergency Shelter 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城市综合防灾、抗灾需要,规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合理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三条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等建设相结合。 第四条 本标准中城市应急

2、避难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类。第五条 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应按本标准执行,各镇(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参照执行。第六条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 术 语2.0.1 应急 Emergency Response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2.0.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City Emergency shelter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 2.0.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

3、 Ground-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地。2.0.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Venue-type Emergency Shelter利用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教室等公共建筑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所。2.0.5 避难单元 Evacuation Unit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中具有独立避难功能的空间单元。2.0.6 避难场所出入口 Entrance of Shelter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安全出入的通道。2.0.7 基本设施 Basic Facilities为

4、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设置的配套设施。 2.0.8 一般设施 General Facilities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施。 2.0.9 综合设施 Comprehensive Facilities为提高避难人员的生活条件,在已有的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施。 2.0.10 场地(所)有效避难面积Ground(Venue)Effective area of Evacuation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资源的场地(场所)面积中减去不适合作为应急避难场地(所)使用的面积后的可用于避难场所建设的场地(所)面积,包括人员避难区、综合保障区和出入口集散区面积。2

5、.0.11人均避难面积Effective area per capita在应急避难场所中,避难人员人均所占有的场地避难面积第三章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3.1 分 级3.1.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安置时限和功能分为三级: 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3.1.2 级应急避难场所为长期避难场所,避难时间30天以上,具有完备的避难生活设施,能满足人员长时间避难需要。 3.1.3 级应急避难场所为中短期避难场所,避难时间3 30天(含30天),具备避灾所需的设施。 3.1.4 级应急避难场所为紧急避难场所,用于紧急疏散居民,避难时间一般在3天以内,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3.1.

6、5 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可按表3.1.5确定。表3.1.5 各级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要求项 目级 别场地占地面积(m2)人均避难面积(m2)级应急避难场所50000以上57级应急避难场所100005000035级应急避难场所2000100001.523.2 选 址3.2.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和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恶劣区域。2、场地地形较平坦,周边道路畅通、交通便利。3、远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4、应急避难场所离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00m。 5、避开高压线走廊区域。 3.2.2 地震烈度6度以

7、上(含6度)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按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其他地区新建、改建10000m2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等可按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3.2.3 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建(构)筑物及周边配套设施,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3.3 平面布局3.3.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功能划分为人员避难、综合保障和出入口交通集散三个区域,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有场内道路连接。3.3.2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的数量、宽度和形式应符合表3.3.2的要求,并应与疏散道路连接。表3.3.2 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要求 项 目类 型数 量形 式总宽度级应急避难场所4个以上坡道式不小于0.3

8、m/百人级应急避难场所24个级应急避难场所敞开、坡道式3.3.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道路的数量和宽度应符合表3.3.3的要求。表3.3.3 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道路要求项 目类 型数 量(条)路 宽(m)级应急避难场所以上(要安排在不同方向上)15级应急避难场所210级应急避难场所26103.3.4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场内道路应符合如下要求: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应建有内部道路,级和级应急避难场所内部主道路宽度应不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12m;级应急避难场所内主道路宽度为3.55m。2、场地内桥梁应满足消防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要求。3.3.5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各类设施应按

9、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置。3.3.6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外围四周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其宽度应符合表3.3.6的要求。表3.3.6 应急避难场所外围防火安全带宽度要求等 级防火安全带宽度(m)级应急避难场所25以上级应急避难场所2025级应急避难场所10-153.4 设施与设备3.4.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按表3.4.1要求配置相应设施。表3.4.1 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配置要求 项 目类 型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综合设施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说明: 具备; - : 不具备。3.4.2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集结区、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

10、、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标志等。3.4.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篷宿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车场等。 3.4.4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综合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功能介绍设施、应急救援驻地等。 3.5 基本设施要求3.5.1 应急指挥管理设施中设有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等系统。1、应急指挥管理设施的面积:级不小于100m2、级不小于500m2。2、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3、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篷宿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内道路及出入口。3.5.2 应急集结区为避

11、难人员提供短时间使用的露天避难场地,需要时部分区域可设置帐篷。3.5.3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区设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级、级应急避难场所每5个应急篷宿区设置1个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最低配置面积不小于500m2。2、级应急避难场所内应设置1个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最低配置面积不小于300m2。3.5.4 应急供水设施可选择设置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供水设施,并根据所选设施和当地水质设置净水设备,使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每100人应至少设一个水龙头,每250人应至少设一处饮水处。2、人员饮用水量3L/(人日),生活用水量10

12、L/(人日)。3.5.5 应急供电设施应设置多回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也可以设置移动式发电机组。1、供、发电设施应具备防触电、防雷电保护措施。2、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设备和装置的固定螺栓或焊接强度必须满足抗震要求。3、应急避难场所场内道路照度不应低于50Lx;篷宿区应设置安全照明,照度值不应低于50Lx。指挥通信间、手术医疗间等的照明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5.6 应设置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急厕所之间距离应小于100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下风向,距离篷宿区3050m。2、暗坑式厕所按每3050人一个坑位设置,应为水冲式,并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

13、容量按1.2kg/(人日)设计。3.5.7 应急避难场所及周边应设置避难场所标志,具体要求参见附录B。 3.6 一般设施要求3.6.1 应急篷宿区内设置帐篷或活动简易房,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篷宿区周边和场所内要按照防火及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2、每个应急篷宿区不应超过1000m2,应急篷宿区之间应有宽度大于2m的人行通道。3、应急篷宿区应配置灭火器材,消防用水储备量应大于40m3。3.6.2 应急垃圾储运设施为可移动式,并实行分类储运。应急垃圾储运设施距离应急篷宿区应大于10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下风向设置,按200g/(人日)标准建设。3.6.3 应急排污系统应设置污水排放管线和简易污水处

14、理设施,并应与市政管道相连接。有条件的可设独立排污系统。3.6.4 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放置在场地内或场地周边,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利用场内或周边的饭店、商店、超市、药店、仓库等进行应急物资储备。2、场地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设施与应急避难场所的距离应小于500m。3、有条件的应设置永久性专用物资库,粮食储存标准为400900g/(人日),医疗药品、器材按2%受伤者率的需求量储备。3.6.5 应急避难场所附近应设置应急车辆停车场。3.7 综合设施要求3.7.1 应急指挥中心是收集、传达、分析各种信息、处理、组织、指挥应急避难场所内一切行动的场所。 1、应急指挥中心面积应不小于1500m2。2、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篷宿区和所内道路及出入口。3、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4、应配置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接口。 3.7.2 应急避难场所内或周边应设置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要求如下:1、起降坪地应平坦、坚硬、坡度不大于5,10m范围内不应有树木、周围无高大建(构)筑物。 2、起降坪地中心左右15范围1000m距离内,直升机进出通道向上5视野内没有任何障碍物,保证升空平行安全角度。3、起降场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