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25740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孙权劝学教案 姓名: 丘 晓 兵单位:乐昌新时代学校个人学历: 本 科教龄: 十 年 所教年级: 八年级电话:13192425189孙权劝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二、教学重点:1、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理解

2、开卷有益的道理。三、教学难点: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了不得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在立下赫赫威名之前是如何学习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被曹操高度赞扬的孙权,看看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检查同学们查找的资料。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

3、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2、检查字音和字词。字音:邪(y)卿(qng)涉(sh)孰(sh)遂(su)字词: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但: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

4、往事:了解历史。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时间“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三)讲解新课1、朗读全文然后再听录音同时指出误读的地方,接着分角色育朗读。2、分别让三个同学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同时分析他们的语气和角色。如孙权的语气:“不可不学!”这里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这里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里用反问句,语重心长,言

5、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如吕蒙的语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里他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3、归纳全文,看看讲了些什么故事。明确:文中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孙权现身说法,鲁肃与吕蒙论议,吕蒙与鲁肃结友这四件事。同时,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4、提问: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明确:在文中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出来就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5、吕蒙有没有马上学习呢?孙权又怎么办?明确:“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务繁多来推托

6、。可见吕蒙对学习的不重视。孙权现身说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权是个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的人。6、孙权的劝说结果是什么?明确:蒙乃始就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的人。7、吕蒙学习学得怎样了?明确:非复吴下阿蒙。在与鲁肃论议中,获得鲁肃的肯定并与之结友而别。在这里有两个成语很能说明问题:【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

7、语。【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8、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这里给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更了解“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道理。我们还可以认识到要认真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9、小结: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0、课堂练习:解释并用“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造句

8、。明确: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11、作业布置:背诵全文。六、板书设计:孙权劝吕蒙学习 孙权现身说法 鲁肃与吕蒙论议 吕蒙与鲁肃结友卿今当涂掌事, 现身说法 蒙乃始就学 非复吴下阿蒙 不可不学! 爱惜人才,好 坦诚、豪爽、学,关爱部下, 知过能改善劝的人七、教学后记:本节课,分别让三个同学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同时分析他们的语气和角色。让学生深入故事当中,感悟到学习的生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他们都能较快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本节课,没有太充足的时间检查文字词,有些同学对文言字词的掌握不是很到位。如:“三”它的解释是几天,这里指时间“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有些学生只能记到“几天”的意思,后面的时间“少”就没有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