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2573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方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析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摘要: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教育理论遗 产,他的教育观注重在人格塑造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 他关于人的培养要以德育为导向的见解,直至今天对我们教育下一代仍有其理论 指导意义。关键词:孔子的教育理念;方法;德育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大部分光阴课徒讲学,以 他超群的智慧与不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族历史中“至圣先师”的地位。今天,我 们回顾审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仍然可感受到它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人格塑造提升与知识传授讲解结合的教育理念孔子作为教育家,他事业的着眼点,不是孤立地向受众讲解一些知识点,

2、而 是将知识学问的传授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人生 观导向教育,讲解如何做人这一人生大课题。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以仁为核心的。 据当代注释论语的杨伯峻先生统计,一部论语提及“仁”这一概念有一百 零九次之多。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此话中提及的前三者是关于教育人的思想原则,而艺则包括古人要掌握的 礼、乐、射、御、书和数,它带有教习操作性质,近乎我们今日所说的应试教育。 在六艺学习的耳濡目染中,要有道、德、仁作为前提条件,并使学生有所意识和 感悟。孔门弟子曾多次向老师请教何者为仁。论语颜渊篇中有多处记载(1)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樊迟问仁。子 曰: “爱人。 ”问知。子曰: “知人。 ”孔子这些阐述,都表明仁爱学说有很强的现 实针对性,且有多层次的内涵,并以自我约束为指归,带有一定的政治伦理色彩, 并非大而无当者。因而可给弟子们以深层次的启发教益。颜渊、仲弓听后皆恭敬 地表示“请事斯语”。孔子并不脱离时代需求关门办学,他一生中有十多年的时间周游列国,不辞 劳苦地向各国统治者阐述自己儒学的社会意义。在游历过程中不止一次发生偶然 事件与不测,孔子皆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表现出他坚定的人生意志和操守,给弟 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孔子到宋国,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桓要杀孔子,气 势汹汹要拔其树。孔子无所畏惧,自信而坦荡地说: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 何?”后来路经匡地,匡人误以为孔子是阳货而拘之,孔子亦表明了类似的态度。 犹如他自己所说: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种偶发事例的处理化解 所产生的人格教育效应要远胜于静态封闭的课堂说教。孔子为人师表,他是以复 杂的时代环境为教学背景而教导学生的,排斥了苍白无力空洞的说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