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25602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目 录物电学院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2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3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4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5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6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8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8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10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10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12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12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13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

2、用研究”团队介绍15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物电学院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一、 团队简介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50-60岁教师2名,40-50岁教师3名,30-40岁教师2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 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制工艺及应用。(2) 电波传输与天线 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3) 生物电磁学 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

3、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4) 微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二、 团队导师介绍序号导师姓名职称/博导招生专业研究方向11年拟招人数1杨宏春教 授无线电物理(1) (2)(3)(4)42杨啸林副教授无线电物理(2)(4)43孙云卿副教授无线电物理(1)(3)24曾 刚副教授无线电物理(3)(4)2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14所、成都29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中兴等)。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一、 团队简介大

4、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是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自然形成的,现有成员5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在读博士13人,研究生30人。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项目、“863”、军事电子预研、霍英东高校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等数十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宽带大功率微波管高频系统及注波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新型高功率微波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无源导波元件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电磁数值模拟;微波毫米波切伦可夫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太赫兹和光电子学;

5、新型电磁材料;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等离子体物理;自旋电子学等。二、 团队导师介绍序号导师姓名职称/博导招生专业研究方向11年拟招人数1宫玉彬教授/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02/03/05*32魏彦玉教授/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02/03/06*33段兆云教授/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01/02/06*34岳玲娜副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01/02/07*15殷海荣副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01/03/04*16巩华荣副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02/04*17路志刚副研究员电子科学与技术01/02*1*研究方向:01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器件与技术; 02现代微波电子学与微波管CAD技术03高功率

6、微波的系统、效应和信息对抗; 04纳米电子学05等离子体电子学; 06太赫兹电子学; 07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截至2010年7月,团队已培养博士毕业生9人,研究生60余人,除留校任教外,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成渝地区等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地区与综合实验改革配套区,就业单位集中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三高”(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单位,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二十九所等。主要从事工作有:回旋管设计、行波管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射频研发、接收机设计等。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

7、波”团队介绍一、 团队简介高功率毫米波教研团队共有科研人员12人,其中10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高功率回旋器件研究,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等研究方向。二、 团队导师介绍序号导师姓名职称/博导招生专业研究方向11年拟招人数1罗勇教授、博导物理电子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硕士4人,博士2人2喻胜教授、博导物理电子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硕士4人,博士2人3赵青教授、博导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技术硕士4人,博士2人4牛新建副教授物理电子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硕士2人5王丽副教授物理电子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硕士2人6刘迎辉副教授物理电子学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硕

8、士2人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高校,研究所、微波、毫米波及电子技术公司等。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一、 团队简介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科研团队共有教师7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目前团队中共有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本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SIW电路,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包括毫米波固态源、毫米波混频器、毫米波开关、毫米波倍频器、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毫米波接收前端以及毫米波收发组件等。2)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研究,包括MMIC 功率放大器、控制电路及混频电

9、路。3) 微波毫米波SIW电路研究,包括过渡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源的研制。二、 团队导师介绍序号导师姓名职称/博导招生专业研究方向11年拟招人数1徐军教授/博导无线电物理毫米波电路与系统62喻梦霞副教授/硕导无线电物理毫米波电路与系统43董宇亮副教授/硕导无线电物理毫米波电路与系统4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毕业学生主要是公司和研究所。其中外资公司有Agilent,Ansoft、飞思卡尔和RF Microwave。中资公司有华为,中信。研究所包括信息产业部10所,13所,29所,54所,航天二院,电子38所等。也有部分学生在高等院校就职。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一、 团队简介“计算

10、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负责人为无线电物理学科的王秉中教授。团队目前有14名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4名,副教授5名,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9名。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磁理论及其应用、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超宽带电磁学及其应用、天线与电波传播、新型微波器件、时间反演电磁学、新型电磁波系统、微波光电子学。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博士点基金5项、其他省部级基金项目10余项。在计算电磁学、天线、微波无源器件、时间反演电磁学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11、,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160多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申请/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在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领域属于国内有影响的团队之一。国际化视野是团队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团队每年资助数名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要求博士生首选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出国留学。为优秀研究生推荐、提供留学的机会,并积极为学生争取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本实验室已有多名学生在读硕士、博士期间,出国(境)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有多名博士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到国外学习。同时,团队和企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将

12、产学研有效结合,鼓励和推荐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工作。本团队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定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通过导师之间、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研究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培养,10多位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学生本人有获奖证书)。目前,已有2篇博士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多篇硕士论文获省/校优秀硕士论文,1位博士生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1位博士生获校优秀博士生基金资助、3位博士生获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二、 团队导师介绍招生专业:无线电物理序号导师姓名学位/职称/博导海外留学经历研究方向2011年拟招人数/导师电子邮箱1王秉中博士/教授/博导美国威斯康星大

13、学、宾州州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硕士2人、博士3人2肖绍球博士/教授/博导日本信息通讯研究院新加坡无线通信实验室硕士5人、博士2人3洪劲松博士/教授/博导香港城市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硕士1-3人/博士1-2人4李家林博士/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硕士23人5赵德双博士/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美国马里兰东海岸大学硕士2人6杨雪松博士/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3人7邓建华博士/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硕士2人Jh_8邵 维博士/副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硕士2人9王晓华博士/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硕士4人uestc_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1、海外著名大学留学;2、国内高校任教;3、国内研究所或IT企业任职。四、 对报考学生的基本要求:志向远大,好学上进,身心健康。对探索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感兴趣并勇于实践,自信心强,创新意识强,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强,求真务实。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扎实的电磁场理论基础和微波技术基础,较为系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和中文写作、讲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