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25525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经》《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经》《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经》《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氓》.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学习重、难点】重点: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难点: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 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篇,所以又称“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 ”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 ,它和屈原

2、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 、 、 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4、熟读课文,想想诗歌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你认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二) 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氓( ) 蚩蚩( ) 匪来贸丝( ) 乘彼垝垣( )( )愆期( ) 将子无怒( )

3、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 )桑葚( ) 体无咎言( )于嗟鸠兮( ) 犹可说也( )其水汤汤( ) 靡有朝矣( ) 士也罔极( ) 渐车帷裳( )( ) 夙兴夜寐(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 )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诗经编成于战国时期,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C“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D“国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三 )重点精练和疑点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现象(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

4、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 言既遂矣( )隰则有泮( ) 秋以为期( ) 以望复关( )(2)古今异义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泣涕涟涟 古义: 今义:女也不爽 古义: 今义:总角之宴 古义: 今义:(3)通假字将子无怒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4)词类活用其黄而陨( ) 三岁食贫( )士贰其行( ) 二三其德( )夙兴夜寐( )2、诵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复述诗中的故事后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明确: 四、课后巩固练习1、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形有误的

5、一项是( )A来即我谋 其黄而陨 言笑晏晏 B载笑载言咥其笑矣 士贰其行C尔卜尔筮 匪我愆期 士也罔极 D总角之宴于嗟鸩兮 隰则有泮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3、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非,不是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干脆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4、对下列各句

6、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我就有说有笑。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5、默写(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4)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品味诗歌语言认识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认识作品主题。2.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体会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学习重、难点】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诗歌

7、语言及情感,理解人物形象。2.了解“比、兴” 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难点: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认识经典作品的思想价值。【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思考:1、诗中的女主人公及其丈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中那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何好处? 3、“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在氓这首叙事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 (二) 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的性格。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流露出来的感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