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255122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常识主干知识汇总专题一1.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是第一

2、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的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

3、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他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但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受“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商品生产者为了盈利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

4、部门中去。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人们把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能够增进社会利益。他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5.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本国需要的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

5、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6.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7.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6、。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未能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8.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李嘉图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9.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

7、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对比较成本学说的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学说也有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

8、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专题三16.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金融业,颁布银行法,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2)恢复和稳定农业,出台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资源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先进补贴的办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3)复兴工业,颁布国

9、家工业复兴法,终止实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17.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是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加剧了通货膨胀、扩大了财政赤字、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矛盾。18.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凯恩斯认为,

10、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危机。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19.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凯恩斯革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20.凯恩斯革命的实质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

11、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22.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一定影响。但他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能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新的问题,再加上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符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23.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

12、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德国为代表的是市场经济模式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和北欧国家采用。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代表国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24.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比较:模式市场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美国模式最大最低较低德国模式中等中等较高日本模式最小最高较低评价:这三种模式各有特点,但他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1)他们都以生产资料资

13、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3)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27.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是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政治独立;抑制了多年来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28.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

14、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29.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则认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一提法虽然仍坚持计划经济

15、体制的总体框架不变,但它打破了我国过去有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30.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后商品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是由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我国的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31.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1)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3)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换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