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25477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8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仕强著作《管理大道》(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对于建构中国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管理大道精华本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2003年农历春节,英国电视台有史以来,首次以纯正的普通话,代替往昔的广东话,说出“新年恭喜”这一句祝贺的话。欧美各国,愈来愈多的人参加托福考试,考的不是英语,而是中国语言。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遭受各方面的挑战,已经明显地动摇。许多人都在预言:21世纪的人,如果不学习方块字,不了解儒家的基本观念,很可能成为地球村的二等公民。儒家的智能,能不能作为21世纪的主流?有待于大家的努力。至少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可以提升中国人在地球村中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

2、方面,获得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应该对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管理哲学,和儒家的智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中国管理哲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再加上一些道家和佛家的观念。这是长久以来,所造成的结果。一般而言,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是标准的儒家。所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警语,无不出自儒家,一付很有把握的样子,表示计划周详,非成功不可。到了执行阶段,道家的思想就出现了。想不到的事情一大堆,不如顺其自然,以求和谐安详,至少可以安顿自己的生命。原先的计划未必符合天道的要求,不如学习水的曲直随形。上有对策,下即

3、有对策,几乎没有一种计划,真正是百分之百的贯彻实施。总会出现一些调整,才叫做合乎时宜。到了检讨的时候,展现佛家的修养,用阿弥佛陀来化解一切过失。每次检讨,清一色地将责任推给制度,很少有人斗胆针对人来考核,否则立即成为人身攻击的对象,为众人所不容。儒家管理哲学,实际上便是大学之道。大学这一本书,一直被当作初学入德之门,以致不能发挥真正的大用,实在十分可惜。大学是世界上非常值得珍视的管理哲学,我们重新加以诠释,希望能够恢复原有的面目。明白大学之道,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际上的运用。才能够知行合一,产生实践的力量。期待各位共同努力,使中国管理哲学,在21世纪全球化的潮流中,再度发挥光明正大的能量。

4、促使世界大同,人人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恳请各界人士,不吝指教,为幸。绪言对于建构中国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Peter F. Drucker)一再强调: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近年来日本人证实了“管理越能配合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其成效越大”的法则;新加坡的良好表现,使我们增强了“中国人也会守法守纪,也能够合作团结,也可能以自己所属的团体为荣”的信心。同时,台湾地区企业主持人,也经常听到类似的劝告:这是中国人的企业,应该有中国人的管理方式。中国式管理,原本不需要,也不必要具有统一的模式。因为中国人喜欢“各有一套”,谁也不肯承认“我这

5、一套是跟某人学来的”。因为我们最懂得管理的特性,必须因时、因地而制宜,根本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本来就是大同小异的过程。就其“小异”而言,管理确属各有一套。就其“大同”来看,则中国式管理,仍然有其模式,否则何以肯定“如此、如此”便是中国式管理?所以建构中国管理模式,显然相当重要,而且确实必要。为求把握时间,以免旷废时光;集中力量,俾能彼此帮助,仅提供六点建议,藉供参考。(一)请确立“固有传统”、“西洋精华”、“自我创造”三结合的建构取向。中华文化在某些方面超越西方,若是为了生存保国,降格以求助于西方,对于中国及西方国家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这是罗素(Bertrand

6、Russell)在其所着“中国问题”一书中,所说的几句话。面对当今“过份偏重科学主义、滥用民主制度”,而呈现许多病态的现实世界,更令人觉得历久弥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M. Heidegger)认为:“传统使我们自由。”传统不但不会使我们成为过去的奴隶,而且使我们得到和传统交谈的机会。没有传统的民族,不幸就缺乏这种自由,也得不到这种乐趣。保持固有传统,只是不受西洋文化的束缚。事实上,自从西方文化挟其“船坚炮利”的优势,排山倒海而来。我们从幼年开始,便已接受了西方与中华文化的混和物。如果西化得不离谱,就用不着担心。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我们不断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却不致妨害固有的道统。汤恩比(A

7、rnold J. Toynbee)说:“不论任何国家或民族,绝对不会因受外力攻击而崩溃,但当其内部丧失创造力的一瞬间,灭亡随即从此开始。”我们今天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当然需要自我创造。然而,什么是创造力呢?必须继承传统的文化遗产,从合乎时代的新角度,给予阐释,并赋予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创造绝非自真空中产生,乃是传统的再系统化,与再精纯化。现代日本和新加坡,便是由于“固有传统”、“西洋精华”与“自我创造”的取向,而获致成功的例子,我们还犹豫什么呢?(二)请肯定中国式管理的价值,主要在“确立人的主体性”。康德(Immanuel Kant)希望“对待人类,包括你本身或一切他人,常同时当做目的,而

8、不当做手段来使用”。中华文化向来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就今日工业社会“人逐渐沦为机械的零件或附属物”来看,尤觉可贵。西方式管理视员工为“平均人”,只能够依据工作说明书的规格工作,不能够有能力就多做一些。管理者为“合理人”,似乎理性得没有感情,殊与事实不合,中国式管理应注重组织成员,都把他们当作“伦理人”看待,进而希望管理者成为“服务人”(替员工服务),而员工则扮演“感谢人”(对“服务”感谢,因而尽一己之力,尽一己之心)的角色。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三篇第一章还会再加讨论。中国式管理的价值,完全表现在孟子所说“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文化。人的尊严,并不是如同生物那般,顺乎自然的本能行为,却是经过

9、“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免“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种“能者多劳”的服务人生观,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可惜进来已经遭受重大打击而流于口号。殊不知这种突破“同工同酬”的服务精神,乃是中华文化的特色。由于关系十分重大,当另行申述之。(三)请重新检讨管理的意义及内涵。西方式管理并无统一的定义,但“经由他人的努力及成就而将事情做好”则是普遍共认的“管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其应该做好的工作,管理者也不能例外。比较确切地说,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做好分内的工作,而不要做不该做的事。中国人自古以来,即视管理为“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活动,起于管理者的修己功夫,终于安人的行为。员工当然也应该修己

10、,因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组织成员,都应该识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协助做好安人的行为。安人的行为,绝对不是“管闲事的行为”。凡是应该管的事情,基本上就不是“闲事”。“闲事”应该指那些不该管的事情,越多人喜欢管闲事,这个团体就很容易陷入不安的状态,不可不慎。至于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的目的、管理的力量、管理的精神、管理的原则、管理的方法以及管理的境界。中西均有主要的差异,最好适当地有所辨别。(四)请重视管理的形上基础。分析日本式和美国式的管理,绝大部分是相同的。日本式管理界绝不讳言,他们深受杜鲁克的影响。美国式管理界痛切检讨“日本能,我们为何不能?”之后,显然并没有失去自信心

11、,只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式管理的长处,在于经营理念的确立。使员工无形中,能够产生“协同”的精神。当然,美国式管理也有其形上基础。海德格说:“形上学属于人的本性,并非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过十九世纪以来,美国重科学而轻哲学,形成反形上的潮流,对美国管理的发展相当不利。近几年来,由于日本式管理的冲击,美国似乎已经转向,逐渐重视管理的形上基础。形上学与形上信念,并不是万灵丹,无法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它在管理中,始终居于决定性的地位。例如如果我们缺乏“仁爱”的形上信念,便无法真正体认“服务”的真义。不能真心尽力去“服务”,因而停留在“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口号阶段,徒然嘴巴喊喊而已。事实上,各国管理的不同,

12、仅在于形上信念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要建构中国管理模式,便非重视管理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形上基础不可。(五)请划分“管理物的方法,可以完全学西方;管理人的方法,不能完全仿效西方”。西方的科学文明,驾乎中国之上,他们研究发展成一套良好的管理物的方法。由于物不具有情绪反应,没有心理作用,物在西方或在中国,不会有多大的差异,所以西方那一套管理物的方法,我们不但不应该排拒,而且可以放心地使用。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风土民情习惯,和西方的大不相同。心理学家指出“行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函数”;我国易学也认为“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必须依据这个人的本质及其所处的环境”。中外环境既不相同,管理人的方法,当然不

13、能完全仿效西方,务必加以适当的调整,才有成效。至于管理哲学,恐怕外国还不如中国。今天我们必须切实了解中国自己的管理哲学,采纳西方进步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才能开出现代化中国式管理美丽花朵。(六)请建立中国式管理体系。管理的本质,就儒家而言,是“安人行为”;就法家而言,系“功利行为”;就道家来说,是“自然行为”;就墨家来说,为“利他行为”;就易学的观点来看,是“人道行为”;就宋明理学的观点来看,则为“循理行为”。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不可能完全依据某一家的思想来建构中国式管理的体系。但是管理必须做到孔子所说“一以贯之”,才能够前后呼应,步调一致,所以不可能完全没有体系。实际上,中国思想的总源头是“易学

14、”。如表1-3-2。陈立夫先生指出“儒学思想是来自周易,道家思想来自归藏易,墨家思想是来自连山易,其它各家亦皆渊源于易”,可见诸子百家,莫非“统之有宗,会之有元”。钱穆先生曾以王弼为例,说:“从来认为易经里面是儒家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那么王弼着这两部书,是用老子思想来注易经呢?还是用易经思想来注老子的?”钱先生并且说明“宋代的儒家及理学家,他们反对道家、反对佛教,但是教人读易经,还是叫他们先读王弼注”,以推定“王弼思想还是从易经来的”,因为“他所宗是孔子,但他又注了老子”,“孔子、老子之上还有元,在王弼讲来,就是周易了”。如果觉得易学难懂,甚至一时无法入门,那么,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家、法家

15、和墨家思想为辅,也可以建构出“一以贯之”的中国式管理体系。这样,说起道理来,才不至于前后矛盾,简直不能“自圆其说”。 中国式管理应有的特质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迄今尚无定论。正面的意见很多,主要是:管理离不开文化,而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有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当然也有中国式管理。反面的主张也很多,不外乎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固然发现许多管理的事实,但是现代管理,无疑以美国为发源地,我们充其量只是把它调整,做到“管理本土化”的地步,那里谈得上“中国式管理”?同样确认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也多半采取彼此否定的态度,各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情况一如两千多年前韩非子批评当时孔墨的学说:“孔墨以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其为真孔墨。”然而,种种争议,至少已经促使管理者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片段理论;不再全力投入于琐碎的分析和技术性的末节问题,却能够猛然觉醒,检查自己的管理系统,借着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式管理”?经由反省而逐渐达到一以贯之的境界。事实上,这些争论大部分停留在“管理科学”层次。因为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层次来检视,确实没有美国式、日本式管理之分,因此也就没有中国式管理。若是由“管理哲学”层次来分辨,则“硬件相类似,软件颇不同”,中国式、美国式或日本式管理,昭然若揭。找到中国式管理之后,大家便全力推出自己模式。分析起来,大抵有下述六大型态:(一)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